《伊川令•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

时间: 2025-01-04 06:25:56

采珠拾翠纷来往。

罗袜轻盈样。

何处通辞波上。

肠断东阿才子,一赋千秋悲怆。

针神原是魏宫人,重拈出、洛灵小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珠拾翠纷来往。罗袜轻盈样。何处通辞波上。肠断东阿才子,一赋千秋悲怆。针神原是魏宫人,重拈出洛灵小像。

白话文翻译: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姑娘们像采珠般轻盈灵动,穿梭来往。她们轻盈的罗袜仿佛在水面上轻舞,何处能传达她们的情思呢?东阿的才子因这幅洛神图而愁肠寸断,他所作的诗赋在千秋中仍让人感到悲伤。那位绣工的灵巧原是魏宫的女子,她重新绣出洛神的形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采珠:指拾取珠子,象征珍贵、美丽的事物。
  • 罗袜:用轻薄的丝织成的袜子,象征女子的轻盈。
  • 东阿:古地名,指东阿县,著名的才子指的是阮籍。
  • 肠断:形容心中悲痛,无法自已。
  • 针神:指针绣技艺的高超,形容绣工。
  • 魏宫人:指魏晋时的宫女,象征美丽的女性。

典故解析:

  • 洛神:出自《洛神赋》,是曹植所作,描述洛水女神的美丽与哀愁,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东阿才子:指阮籍,他以才华出众和悲愤著称,常常在文人中被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孙遹(1672-1750),字子云,号静庵,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洛神图,表达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伊川令•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以“采珠拾翠”开篇,描绘了女子的轻盈与美丽,展现了她们在自然中如同采珍珠般的灵动。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女性的娇美,更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的“何处通辞波上”更是将这种美丽与情感推向了极致,表现出一种无处诉说的忧伤。这种忧伤与“肠断东阿才子”相连,暗示着诗人对阮籍的同情与理解,正因对洛神的怀念与追求,使得许多才子在面对美时感到无奈与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针神原是魏宫人”,更是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赞美了余氏女子的技艺与美丽。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与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历史遗憾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采珠拾翠纷来往”:描绘女子们如同采珠般轻巧灵动,传达出一种美丽的画面。
  2. “罗袜轻盈样”:强调她们行走时的轻盈姿态,进一步提升了画面的美感。
  3. “何处通辞波上”:感叹她们的情感无法言传,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
  4. “肠断东阿才子”:提到东阿的才子因洛神图而感到忧伤,暗示才子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能为力。
  5. “一赋千秋悲怆”:一首诗赋承载了千年的悲伤,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
  6. “针神原是魏宫人”:赞美绣工的技艺,暗示艺术的传承与历史的交融。
  7. “重拈出洛灵小像”:强调洛神图的再现,象征着对美的执着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采珠,形象生动。
  • 对仗:如“轻盈样”与“通辞波上”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洛神象征理想与美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珍贵与美丽。
  • 罗袜:象征轻盈与优雅。
  • 洛神: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阿才子”是谁? A. 阮籍
    B. 曹植
    C. 李白
    答案:A

  2. 诗中“针神原是魏宫人”是在赞美什么? A. 美丽
    B. 绣工的技艺
    C. 文人的才华
    答案:B

  3. “肠断东阿才子”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植的《洛神赋》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彭孙遹的《伊川令》与曹植的《洛神赋》,均涉及洛神的美,前者关注现实与情感的交融,后者则侧重于理想与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洛神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