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农》

时间: 2024-12-29 18:56:33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艰辛与无奈。良农的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而年老的商人却不亲自耕犁。歉收的年份,粮食和糠糟都没有了,高门大户的犬马却异常肥胖。天意不应被责怪,究竟是谁在掌握人间的道理?我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能够一同分享这份悲哀。

注释

字词注释

  • 良农:指勤劳的农民。
  • 手足胝: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形容辛苦。
  • 老贾:年老的商人。
  • 不亲犁:不亲自耕作,指商人不务农。
  • 歉岁:歉收的年份。
  • 糠糟:粮食的副产品,指劣质谷物。
  • 高门:指富贵人家。
  • 犬马肥:指富贵人家的狗和马都很肥胖,形容奢侈生活。
  • 天心:上天的心意。
  • :责怪、指责。
  • 人理:人间的道理。
  • 悠悠者:指那些心胸宽广、悠闲的人。
  • 同予一悲:与我一起分享悲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歉岁”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中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常常导致粮食歉收。而“高门犬马肥”则暗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富贵人家的奢侈与贫苦农民的辛酸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同情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王令的诗作通常反映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创作背景

《良农》创作于一个农业歉收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困境和富人奢侈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良农》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与富人奢华的生活。诗中“良农手足胝”一句,直观地表现出农民辛苦劳作的现实,而“老贾不亲犁”则揭示了商人对农业的漠视。诗人在这里不仅指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还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歉岁糠糟绝”一句将歉收的严酷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对比的效果。在此,诗人用“高门犬马肥”对比了富人生活的奢华与农民的困窘,突显了社会的不公。接下来的“天心不宜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面对天命与人事的复杂,诗人感到无从责怪。

最后的“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则是对有情人的呼唤,渴望能够与同样感受到社会不公的人一同分享这份悲哀。整首诗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展现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关切与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良农手足胝:描写农民辛勤耕作,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体现其辛苦。
  2. 老贾不亲犁:指年老的商人不亲自耕种,表现出对农业的漠视与不劳而获的态度。
  3. 歉岁糠糟绝:在歉收的年份,粮食和糠糟都没有了,揭示农民的困境。
  4. 高门犬马肥:富贵人家的狗和马都很肥胖,形成与农民的鲜明对比,反映社会的不平等。
  5. 天心不宜咎:上天的意图不应被责怪,表达对命运无奈的态度。
  6. 人理自谁尸:人间的道理究竟由谁来掌握,疑问人间的不公与困惑。
  7. 安得悠悠者: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分享这份悲哀。
  8. 来同予一悲: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苦闷与悲哀。

修辞手法

诗中用到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良农”与“老贾”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高门犬马肥”则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出富人的奢华与农民的困窘,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关注社会不公,表现农民的艰辛与富人奢华的对比,流露出对命运无奈的感慨与对同情者的渴望,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良农:象征勤劳与坚韧。
  2. 老贾:象征富人对农民的忽视与剥削。
  3. 歉岁:象征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高门犬马:象征奢侈生活和社会不平等。
  5. 悠悠者:象征有情人的同情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良农手足胝”中“手足胝”指什么?

    • A. 双手双脚都很灵活
    • B. 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
    • C. 手脚都受伤了
  2. “高门犬马肥”中“犬马”指的是?

    • A. 农民的狗和马
    • B. 富贵人家的狗和马
    • C. 任何人的狗和马
  3. 诗人希望与谁分享悲哀?

    • A. 忙碌的人
    • B. 悠闲的人
    • C. 富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也表达了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反映了战乱与饥荒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而白居易的《卖炭翁》则描绘了一个卖炭工人的辛酸生活,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与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这些诗作与王令的《良农》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关注了劳动者的命运与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