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骊山二首 张俞 〔宋代〕 金玉楼台插碧空,笙歌递响入天风。 当时国色并春色,尽在君五顾盼中。
白话文翻译:
金玉般的楼台高耸入碧蓝的天空,笙歌的旋律随着天风传递。 那时的国色与春色,都在君王的顾盼之中尽显风采。
注释:
- 金玉楼台:形容楼台华丽,如同金玉所建。
- 插碧空:直插云霄,形容楼台极高。
- 笙歌:指音乐和歌声。
- 递响:声音传递。
- 入天风:随着风传到天上。
- 国色:指美丽的女子,特指宫中的美女。
- 春色:春天的景色,也比喻美好的事物。
- 君五:指君王。
- 顾盼:目光所及,形容君王的目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和宫廷的繁华,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宫廷生活的想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张俞通过描绘骊山的景色和宫廷的繁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君王顾盼中的国色春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玉楼台、笙歌递响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宫廷繁华的画面。首句“金玉楼台插碧空”,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楼台的高耸和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次句“笙歌递响入天风”,则通过听觉的描写,传达了宫廷音乐的悠扬和远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中。后两句“当时国色并春色,尽在君五顾盼中”,则巧妙地将国色与春色相结合,表达了君王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美好与繁华,体现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饱满,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玉楼台插碧空:这句诗通过“金玉”形容楼台的华丽,“插碧空”则夸张地表现了楼台的高耸入云,形成了一种壮丽的视觉效果。
- 笙歌递响入天风:这句诗通过“笙歌”和“递响”描绘了宫廷音乐的悠扬,“入天风”则表现了音乐的远播,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 当时国色并春色:这句诗将“国色”与“春色”并列,既指美丽的女子,也指春天的美景,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意象。
- 尽在君五顾盼中:这句诗通过“君五顾盼”表达了君王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美好与繁华,体现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夸张:如“金玉楼台插碧空”中的“插碧空”,夸张地表现了楼台的高耸。
- 并列:如“当时国色并春色”中的“并”,将国色与春色并列,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意象。
- 拟人:如“笙歌递响入天风”中的“递响”,赋予了笙歌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宫廷繁华和美好事物的赞美。通过描绘金玉楼台、笙歌递响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玉楼台:华丽、高耸的楼台。
- 笙歌递响:悠扬、远播的音乐。
- 国色:美丽的女子。
- 春色:春天的美景。
- 君五顾盼:君王的目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玉楼台”形容的是什么? A. 楼台的华丽 B. 楼台的高耸 C. 楼台的坚固 D. 楼台的古老
-
“笙歌递响入天风”中的“递响”是什么意思? A. 声音传递 B. 声音停止 C. 声音回荡 D. 声音消失
-
诗中的“国色并春色”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和春天的美景 B. 国家的颜色和春天的颜色 C. 宫廷的颜色和春天的颜色 D. 美丽的女子和宫廷的颜色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描绘宫廷生活的另一面,与张俞的诗形成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张俞的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诗词对比:
- 张俞的《游骊山二首》与杜牧的《秋夕》:两者都描绘了宫廷生活,但张俞的诗更加注重繁华和美好,而杜牧的诗则更加注重宫廷的孤寂和凄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张俞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俞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