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

时间: 2025-01-04 10:20:50

门外迢迢行路。

谁送郎边尺素。

巷陌雨余风,当面湿花飞去。

无绪。

无绪。

闲处偷垂玉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

门外迢迢行路。谁送郎边尺素。
巷陌雨余风,当面湿花飞去。
无绪。无绪。闲处偷垂玉著。

白话文翻译:

在门外漫长的行路上,谁来给我送信呢?
街巷间,雨过风来,湿润的花瓣在我面前飞舞。
心中没有任何情绪,完全无绪。
闲暇之中,偷偷垂下玉制的饰物。

注释:

  • 迢迢: 形容路途遥远。
  • 尺素: 指写信的纸,常用来比喻书信。
  • 巷陌: 指街巷,街道。
  • 雨余风: 雨过之后的风。
  • 湿花飞去: 指花瓣因雨水而湿润,随风飘散。
  • 无绪: 指心情烦乱,没有头绪。
  • 闲处偷垂玉著: 意为在闲暇时偷偷垂下玉饰,表达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典故解析:

“尺素”即指书信,古人常以此寄托情感,表达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雨余风”常常用来描绘一种愁苦的意境,象征着思念的滋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雨后花瓣的意象常关联于离别与思念,表达一种无奈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擅长音乐和词作。他的词风华丽,情感细腻,常常描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周邦彦在词坛上逐渐崭露头角的时期。此时,社会动荡,个人生活也充满了不安,周邦彦通过词作抒发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纠葛。

诗歌鉴赏:

《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的词作,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门外迢迢行路”引出情境,展现出一种漫长而又无奈的等待。词人通过“谁送郎边尺素”表达出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那种渴望得到消息的无奈感令人心生共鸣。

接着,词中描绘了“巷陌雨余风”的景象,细腻的自然描写不仅营造了诗歌的氛围,也承载着词人内心的情感。雨后的花瓣在风中飞舞,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无情的离别。而“无绪”的反复则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压抑感,词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无所适从的迷茫与愁苦。

最后一句“闲处偷垂玉著”,在无所事事的闲暇中,词人选择用玉饰来装点自己,但这又暗含了对内心情绪的掩饰。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外迢迢行路": 描述了词人等待的漫长感,暗示着离别的无奈。
  2. "谁送郎边尺素": 诉说对他人的思念,期待得到一封信。
  3. "巷陌雨余风": 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情绪,雨后景象增添了忧伤的氛围。
  4. "当面湿花飞去": 花瓣的飞舞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难以挽回的情感。
  5. "无绪。无绪。": 情绪的重复强调了内心的迷茫和烦乱。
  6. "闲处偷垂玉著": 表达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暗示着内心的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 "尺素"比喻书信,表达思念。
  • 拟人: "湿花飞去"使自然景象富有情感。
  • 对仗: 词句的对称性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心的交融,展现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反映出词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路: 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孤独。
  • 尺素: 书信的象征,表达思念与期待。
  • 雨余风: 描绘自然的变化,象征情感的波动。
  • 湿花: 代表着流逝的时光和无奈的情绪。
  • 玉著: 象征着词人的内心状态,反映出生活的空虚与无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尺素”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信物
    C. 玉饰
    D. 诗句

  2. “无绪”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迷茫与无奈
    C. 愤怒
    D. 期待

  3. 诗中提到的“雨余风”可以象征什么? A. 亲密
    B. 思念与离别
    C. 快乐
    D. 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周邦彦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