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薄罗生色画酴醿》

时间: 2025-01-19 17:38:28

薄罗生色画酴醿。

酴醿满架时。

隔池贪看燕争泥。

坠双红荔支。

销金字,晚唐诗。

夹纱团扇儿。

自遮微雨傍花归。

个情天得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罗生色画酴醿。
酴醿满架时。
隔池贪看燕争泥。
坠双红荔支。
销金字,晚唐诗。
夹纱团扇儿。
自遮微雨傍花归。
个情天得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酴醿花的绚丽,花色如薄罗般轻盈,满架的酴醿花在盛开。隔着池塘,贪婪地观赏燕子争抢泥土筑巢的情景。夹杂着双红荔枝的美丽,诗人沉醉于这幅晚唐诗的意境。手握夹纱团扇,轻轻遮挡着微雨,慢慢走回花丛之中。此刻的情感,天知晓。

注释:

  • 薄罗:指一种轻薄的绸缎,也比喻花色轻盈柔美。
  • 酴醿:一种植物,开白色或淡紫色花,有美丽的外观。
  • 贪看:表示对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 燕争泥:燕子在争抢筑巢的泥土,表现生机与活力。
  • 双红荔支:形容夹杂着红色荔枝的美丽景象。
  • 销金字:指晚唐诗的风格,可能暗含对古典诗词的敬仰。
  • 夹纱团扇儿:提到一种用纱布做的扇子,增添了诗的柔美和细腻。
  • 微雨傍花归:在细雨中走向花丛,暗示着归家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身份不详。该诗出自宋代,那个时期的诗人常常受到唐诗的影响,注重音韵和意象的表达。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春夏交替之际,诗人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感情。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薄罗生色画酴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薄罗生色画酴醿”,用“薄罗”形容酴醿花的轻盈,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此后,诗人通过“隔池贪看燕争泥”,展现出春日里燕子忙碌的身影,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在描写中,诗人并没有拘泥于景物的表面,而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比如,夹纱团扇的细节,既是对当时生活情趣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柔美。最后一句“个情天得知”,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自省,感叹这种细腻的情愫,似乎只有天知晓,表达了一种孤独的美感。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罗生色画酴醿:薄如罗纱的花色,犹如一幅美丽的酴醿画作。
  2. 酴醿满架时:酴醿花在盛开的季节,花架上满是花朵。
  3. 隔池贪看燕争泥:隔着池塘,贪婪地观看燕子争抢泥土筑巢的情景。
  4. 坠双红荔支:双红的荔枝垂挂在枝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色彩。
  5. 销金字,晚唐诗:诗人沉醉于这幅美的意境,仿佛是晚唐的诗篇,流淌着古典的韵味。
  6. 夹纱团扇儿:手中握着夹纱的团扇,轻轻扇动,增添了柔美。
  7. 自遮微雨傍花归:在微雨中,慢慢走向花丛,细腻的情感悄然流露。
  8. 个情天得知:这一刻的情感,似乎只有天空才能知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酴醿花比作“薄罗生色”,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拟人:燕子争泥的描写,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对仗:整体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细腻体悟。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罗:象征轻盈与柔美,展现了自然的精致。
  • 酴醿:象征生命的蓬勃与美丽。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活力。
  • 红荔枝:象征丰收与甜美的生活。
  • 团扇:象征优雅与细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酴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果
    • D. 一种布料
  2. 诗人用什么来遮挡微雨?

    • A. 伞
    • B. 布料
    • C. 团扇
    • D. 花瓣
  3. 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快乐
    • C. 细腻与温柔
    • D. 激昂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情感上更为直接。
  • 《水调歌头》:展现了人生哲理与对月的思考,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