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陵桥 徐玑 〔宋代〕 西桥西岸柳成丝,春去春来岁岁同。偶被东风吹落絮,又随流水过桥东。
白话文翻译: 在西桥的西岸,柳树的枝条如同丝线一般。春天来了又去,年年都是如此。偶尔被东风吹落的柳絮,又随着流水漂过了桥的东边。
注释:
- 西桥:指诗中提到的桥名。
- 柳成丝:形容柳树枝条细长柔软,如同丝线。
- 岁岁同:年年都是一样的景象。
- 东风:春天的风。
- 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绒毛,随风飘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080-1148),字子正,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古陵桥》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景象,通过柳絮的飘落,表达了岁月流转、自然循环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玑游历或居住在某地时,观察到春天柳树的变化而作。诗中通过对柳树和柳絮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景象,通过“柳成丝”和“絮随流水”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循环。诗中的“春去春来岁岁同”表达了时间的恒常性,而“偶被东风吹落絮”则增添了一丝偶然和无常的意味。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岁月之静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桥西岸柳成丝”:首句描绘了西桥西岸的柳树,用“成丝”形容柳枝的细长柔软,形象生动。
- “春去春来岁岁同”:第二句表达了春天的循环往复,年年如此,强调了时间的恒常性。
- “偶被东风吹落絮”:第三句通过“偶被”和“吹落”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落的情景,增添了偶然和无常的意味。
- “又随流水过桥东”:最后一句描绘了柳絮随流水漂过桥东的景象,完成了从柳树到柳絮再到流水的自然循环。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成丝”用丝线比喻柳枝的细长柔软。
- 拟人:“偶被东风吹落絮”中的“偶被”赋予了柳絮以人的行为特征。
- 对仗:“春去春来岁岁同”中的“春去春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时间的循环。通过对春天柳树和柳絮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循环不息的哲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柳成丝、絮随流水。
- 详细解释:“柳成丝”描绘了柳枝的细长柔软,“絮随流水”则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落并随流水漂流的情景。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春天柳树的美丽画面,并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成丝”形容的是什么? A. 柳树的叶子 B. 柳树的枝条 C. 柳树的根 D. 柳树的花
- 诗中“春去春来岁岁同”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变化 B. 时间的恒常性 C. 春天的美丽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偶被东风吹落絮”中的“偶被”是什么意思? A. 偶然 B. 经常 C. 必然 D. 故意
- 诗中“又随流水过桥东”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柳树的生长 B. 柳絮的飘落 C. 流水的流动 D. 桥的结构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玑《古陵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但徐玑的诗更侧重于自然循环的哲理,而王之涣的诗则更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