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九岭 徐玑 〔宋代〕 断岸横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 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
白话文翻译:
穿过九岭,我看到断裂的岸边横着一条路,水声潺潺。行走至山脚,又继续攀登上山。目光所及,另一座山峰上云雾缭绕,却未察觉自己也身处云雾之中。
注释:
- 断岸:指河岸断裂或陡峭的地方。
- 横路:横在面前的路。
- 水潺潺:形容水流声。
- 山根:山脚。
- 别峰:另一座山峰。
- 云雾:云和雾,这里指山间的雾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080-1148),字子美,号东篱,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过九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玑游历山水时所作,通过描绘山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通过“断岸横路水潺潺”和“行到山根又上山”的描述,展现了山路的曲折和行走的艰辛。后两句“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目光所及的别峰云雾缭绕,却未察觉自己也身处云雾之中,这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哲理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岸横路水潺潺”:描绘了诗人行走的山路,断岸横路,水声潺潺,给人一种山水间的静谧与流动感。
- “行到山根又上山”:描述了诗人行走的路线,从山脚继续攀登,展现了山路的曲折和行走的艰辛。
- “眼看别峰云雾起”:诗人目光所及的别峰云雾缭绕,形成了一种远近对比的视觉效果。
- “不知身也在云间”:诗人未察觉自己也身处云雾之中,这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哲理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 拟人:云雾被赋予了生命,仿佛是山间的精灵,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断岸:象征着山路的险峻。
- 水潺潺:象征着山间的流动与生机。
- 云雾:象征着山间的神秘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岸横路水潺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山路的平坦与宁静 B. 山路的险峻与水声 C. 山路的曲折与水声 D. 山路的平坦与水声 答案:B
-
诗中“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C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感悟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玑《过九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行走的情景,但徐玑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多首山水诗,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