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枕闻雨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暗淡更残景,低迷病酒怀。
剔灯寒作伴,添被厚如埋。
胆冷都无梦,心空却似齐。
地炉煎粥沸,听作雨鸣阶。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晨光中,眼前的景象显得更加凄凉,心中因病而迷惘,想喝酒来麻痹自己。
点燃烛灯,寒冷的夜晚伴我孤独,厚厚的被子像是把我埋藏。
心里冷得没有梦,空空如也却像是齐声呼应。
灶台上的粥在沸腾,像是在听雨水敲打着台阶。
注释:
- 暗淡:光线昏暗。
- 更残景:更加凄凉的景象。
- 低迷:心情低落、沉闷。
- 病酒怀:因生病而渴望饮酒,借以解愁。
- 剔灯:点亮灯火。
- 厚如埋:被子厚重得像被埋在下面。
- 胆冷:心中恐惧、寒冷。
- 无梦:没有做梦,心情空虚。
- 心空:内心空洞,没有情感。
- 地炉:一种传统的炉灶。
- 煎粥:煮粥的声音,象征生活的琐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君浩,号万壑堂,江苏常熟人。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山水诗和咏史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病痛、孤独的时刻,正值雨季,表达了他在病榻上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慨。
诗歌鉴赏:
《晓枕闻雨》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每一句都渗透着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病中的状态,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助。开头两句“暗淡更残景,低迷病酒怀”,表现了诗人在病中所感知的世界,暗淡的景象与低迷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
接下来的“剔灯寒作伴,添被厚如埋”,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孤独的灯光成为了诗人的陪伴,而厚重的被子则像是将他深埋于孤独之中,暗示着对外界的隔绝。诗人无法入梦的状态在“胆冷都无梦,心空却似齐”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心灵的空虚与对生活的失落感交织,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最后两句“地炉煎粥沸,听作雨鸣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凄凉的氛围,雨声伴随着煮粥的声音,似乎在提醒诗人即使在孤独中,生活仍在继续。整首诗不仅是对生活的反思,更是对人生命境的深刻写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淡更残景”:描绘出阴暗的环境,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
- “低迷病酒怀”:表露出因病而感到的抑郁,渴望通过酒来逃避现实。
- “剔灯寒作伴”:孤独的夜晚,只有烛光相伴,感受到寒冷。
- “添被厚如埋”:被子厚重,象征着被迫与外界隔离的状态。
- “胆冷都无梦”:形容因恐惧而无梦,心中空虚。
- “心空却似齐”:心中虽然空虚,却又感到某种统一的情感。
- “地炉煎粥沸”:日常生活的细节,增强了生活气息。
- “听作雨鸣阶”:听雨声,仿佛是生活的另一种节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被子比作埋藏,表达内心的压抑感。
- 拟人:雨声仿佛在与心灵对话,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如“胆冷都无梦,心空却似齐”,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生活琐碎与孤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忧伤与孤独,暗示诗人的心情。
- 灯:孤独的陪伴,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被子:遮蔽与隔绝,反映内心的压抑。
- 地炉与粥:生活的琐碎与温暖,体现人间烟火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暗淡更残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悦
- B. 伤感凄凉
- C. 兴奋激动
- D. 无所谓
-
“胆冷都无梦”中的“胆冷”指的是什么?
- A. 感到无聊
- B. 内心恐惧
- C. 精神振奋
- D. 心情愉快
-
诗中提到的“地炉煎粥”主要是为了表达:
- A. 开始新的生活
- B. 生活的琐碎与温暖
- C. 对美食的热爱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与范成大《晓枕闻雨》的个人孤独情感形成对比,杜甫的诗更多的是对国家的深切关怀,而范成大的诗则是对个人内心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