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送沈湘佩入都》
时间: 2025-01-01 15:20:4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高阳台 送沈湘佩入都
作者: 关锳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泪雨飘愁,酒潮流梦,惜花人又长征。
见说兰桡,前头已泊旗亭。
垂杨原是伤心树,怎怪它踠地青青。
向天涯,一样缠绵,各自飘零。
开筵且莫频催酒,便一杯饮了,愁极还醒。
且住春帆,听侬细数邮程。
压船烟柳乌篷重,到江南应近清明。
怕红窗,风雨潇潇,一路须稳。
白话文翻译:
泪水如雨飘洒,愁绪随酒而流,惜花的人又要远行了。
听说那兰桡船,前面已经停靠在旗亭。
垂杨原本是一种伤心的树,怎能怪它在地上摇曳青青。
在天涯海角,都是一样的缠绵情意,各自飘零。
开宴席的时候别急着催酒,喝一杯就好,愁苦之时也能清醒。
且停留在春帆船上,听我细细说说邮寄的旅程。
压船的烟柳,乌篷船沉重,到江南应该快到清明时节。
怕那红窗外,风雨潇潇,一路上必须稳妥。
注释:
- 泪雨:比喻泪水如雨,表达离别时的悲伤情绪。
- 兰桡:指的是一种船名,这里暗示沈湘佩即将启程。
- 垂杨:指柳树,常用来象征离愁别恨。
- 春帆:春天的帆船,寓意出行顺利。
- 清明:指清明节,象征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
典故解析:
- 兰桡:历史上,兰桡是指一种轻便的船只,常用于江南水乡。
- 垂杨: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离别、伤感的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关锳,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离别、思乡等主题。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用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朋友沈湘佩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旅途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 送沈湘佩入都》以离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开篇以“泪雨飘愁”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悲伤氛围。诗中通过酒、梦、花等意象交织出一种愁绪,表现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垂杨原是伤心树”,将柳树与离愁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理解。
在结构上,诗人以“开筵且莫频催酒”劝告友人,不必急于饮酒,而是要细数邮程,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温情。最后两句“怕红窗,风雨潇潇,一路须稳”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离别的哀伤,也有对未来旅程的关切,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雨飘愁:以泪水比作雨,表达了离别的忧伤。
- 酒潮流梦:酒意如潮,梦境随之而来,暗示醉酒后的惆怅。
- 惜花人又长征:惜花之人又要远行,增添了离别的惋惜。
- 见说兰桡:听说兰桡船已经停泊,暗示即将启程。
- 垂杨原是伤心树:柳树象征离愁,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
- 向天涯,一样缠绵:无论身处何地,情感依旧缠绵。
- 开筵且莫频催酒:劝好友不要急于饮酒,保持从容。
- 便一杯饮了,愁极还醒:饮酒可以暂时忘愁,但依然难免忧伤。
- 且住春帆,听侬细数邮程:停留在春帆船上,聊聊旅途的细节。
- 压船烟柳乌篷重:描绘了船只行进的景象,营造出旅途的沉重感。
- 到江南应近清明:暗示即将到达江南,时间接近清明。
- 怕红窗,风雨潇潇:担心风雨影响旅程,表达对安全的期盼。
- 一路须稳:希望旅途平安顺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雨”、“酒潮流梦”,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 拟人:如“垂杨原是伤心树”,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使用了对仗的句式,如“开筵且莫频催酒”。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离别的惆怅,表达了对未来旅途的祝福,体现了人际间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雨:悲伤的象征,表达离别的痛苦。
- 兰桡:代表着旅途与行程。
- 垂杨:伤心的象征,常与离愁相联系。
- 春帆:寓意着希望与未来的旅程。
- 红窗:象征着家的温暖与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桡”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船
C. 一种酒
D. 一种树 -
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愿是? A. 平安顺利
B. 快乐幸福
C. 万事如意
D. 早日归来 -
“垂杨原是伤心树”中的“垂杨”指的是? A. 桃树
B. 柳树
C. 梅树
D. 杏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早晨出发的壮阔景象,与关锳的《高阳台》中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充满向上的气息,后者则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