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种竹殆千竿余名其亭以留客取老杜竹深留客处之句因题二小诗云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1:2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到竹穷处,有亭佳可游。
境因吾子胜,客为此君留。
娟净经时雨,萧梢六月秋。
岂无他草树,泾渭不同流。
白话文翻译:
走到竹子尽头,有一个亭子可以游玩。
这里的环境因你而美好,客人因此留在这里。
经过时雨的洗礼,竹子显得更加洁净,
而在六月的秋风中,竹梢摇曳。
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草木吗?
但它们与这里的竹子,犹如泾渭分明,不同流向。
注释:
- 竹穷处:竹子生长到尽头的地方。
- 亭佳可游:亭子美好,可以游玩。
- 境因吾子胜:环境因你而显得优美。
- 娟净:清秀而洁净。
- 萧梢:形容竹子的尖端。
- 泾渭不同流:比喻不同事物有明显的差异,泾水和渭水的流向不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字子纯,号怜香。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官舍后院种竹时,借竹子表达了对所处环境的赞美及对友人来访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中的亭子,展现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环境。开头两句“行到竹穷处,有亭佳可游”,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游人走到竹林尽头时,遇见一个美丽的小亭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际交往的隐喻。接着“境因吾子胜,客为此君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热切期待,强调了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后面的描写中,“娟净经时雨,萧梢六月秋”描绘了竹子在雨水滋润下的清新形象,体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变化。而“岂无他草树,泾渭不同流”则引出了竹子与其他植物的对比,强调了竹子的独特与高洁,寓意深远。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情感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竹穷处:描绘了游人漫步在竹林中的情景,暗示着一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 有亭佳可游:亭子作为一个静谧的休息处,给人以美好的停留体验。
- 境因吾子胜:表达了环境的美好与游人密切相关,意在赞美友人的来访。
- 客为此君留:客人愿意留在这里,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
- 娟净经时雨:细腻的描写雨水后竹子的清新,传达出一种洗净铅华的意境。
- 萧梢六月秋:描绘了夏季的竹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富有诗意。
- 岂无他草树,泾渭不同流:强调了竹子独特的气质,和其他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泾渭不同流”比喻竹子与其他植物的不同。
- 拟人:竹子在雨后的形象如同人经过洗礼,清新而雅致。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友人来访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清高、正直。
- 亭:象征安静、休憩、人与自然的和谐。
- 雨:象征滋润、洗净、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竹林中的小溪
- B. 竹林尽头的亭子
- C. 河流
- D. 山峰
-
“泾渭不同流”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竹子与其他植物的差异
- B. 水流的速度
- C. 竹子的生长
- D. 雨水的清澈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曾几的《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种竹殆千竿余名其亭以留客取老杜竹深留客处之句因题二小诗云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曾几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修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与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曾几的这首诗及其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