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红药香残》
时间: 2025-01-17 08:4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药香残,绿筠粉嫩。
春归何处寻春信。
绣鞍初上马啼轻,
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
山城向晚斜阳褪。
清江极目带寒烟,
锦鳞去後凭谁问。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花香已经淡去,绿色的竹子显得娇嫩。春天的归去,我该到哪里去寻找春天的消息呢?绣好的鞍子刚刚放上马背,马儿轻轻鸣叫,抬头一看,长安似乎很近。离别的酒意无情,泪妆上满是怨恨。山城在傍晚的斜阳中渐渐褪色。远望清江,寒烟缭绕,锦鳞游走之后又能向谁去询问呢?
注释:
- 红药:指的是红色的药草,常用来比喻春天的花香。
- 绿筠:指的是绿色的竹子,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绣鞍:指的是精美的马鞍,象征着出行的准备。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归宿。
- 别酒:指离别时的酒,表达离愁别绪。
- 山城:指坐落在山上的城市,给人以孤独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淛,字子渊,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踏莎行·红药香残》创作于李淛的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红药香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惆怅。开篇以“红药香残,绿筠粉嫩”描绘出春天的消逝,花香已淡,竹子却仍然鲜嫩,似乎在对比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人用“春归何处寻春信”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渴望,仿佛在问何处可以再找到春的踪迹。
“绣鞍初上马啼轻,举头便觉长安近”则描绘了出行的情景,马鸣轻柔,抬头便能感受到长安的存在,暗示了归乡的渴望与期待。然而,离别的酒却无情,啼妆中的怨恨让人心生不快。最后两句“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则描绘了傍晚的景象,山城在夕阳中显得孤寂,清江上弥漫着寒烟,锦鳞游走,似乎在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写春天与离别的同时,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细腻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药香残,绿筠粉嫩:春天的花香已然消散,绿色的竹子依旧鲜嫩,展示出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延续。
- 春归何处寻春信:春天已去,我该去哪里寻找春天的消息,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
- 绣鞍初上马啼轻:精美的马鞍刚放上马背,马儿轻轻鸣叫,象征出行的开始。
- 举头便觉长安近:抬头一看,长安似乎很近,暗示归乡的渴望与期待。
-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离别的酒意无情,泪妆中满是怨恨,表现离别时的伤感。
- 山城向晚斜阳褪:山城在斜阳中渐渐褪色,给人孤独的感觉。
- 清江极目带寒烟:远望清江,寒烟缭绕,锦鳞去后,体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香与生活的短暂做对比。
- 拟人:赋予马儿鸣叫以情感,表现出对出行的感受。
- 对仗:如“别酒无情,啼妆有恨”体现了诗词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消逝与离别的伤感,表达了对家乡与故人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深情。
意象分析:
- 红药: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绿筠:代表生命的延续与春天的生机。
- 长安:象征归宿与繁华。
- 山城:表现孤独与惆怅。
- 清江:象征思念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乡愁
B. 繁华与归宿
C. 离别
D. 旅行 -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别绪
C. 对春天的留恋
D. 期待归乡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旅行的快乐
B. 对春天的赞美
C. 离别与思念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春望》:描绘了战乱中的春天与离别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多地融入了豪放与壮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淛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