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冢漫漫长野蒿,
老狐啼雨树萧萧。
子孙已尽山移主,
空剩残碑补断桥。
白话文翻译
这座荒凉的坟墓在漫长的野草中,
老狐狸在雨中啼叫,树木萧索。
后代子孙已经绝迹,山也变了主人,
只剩下破碎的碑铭和断裂的桥。
注释
- 荒冢:荒废的坟墓。
- 漫漫:形容广阔而漫长。
- 长野蒿:长满野草的荒野。
- 老狐:指老狐狸,象征孤独或荒凉。
- 啼雨:在雨中叫唤,传达凄凉的氛围。
- 树萧萧:树木的声音,形容凋零。
- 子孙已尽:后代子孙已经断绝,表达孤独。
- 山移主:山的主人已改变,暗示世事无常。
- 残碑:残缺的碑文,象征历史的遗留。
- 补断桥:形容桥梁的断裂,暗示联系的中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密(1232年-1298年),字宗道,号曼生,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学者,以其诗词、散文和戏曲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荒冢和凄凉的景象,表达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荒冢》是一首充满悲凉情绪的诗,诗人通过对荒凉坟墓的描绘,反映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首句“荒冢漫漫长野蒿”,展现了一幅广袤的荒野图景,荒冢被野草覆盖,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老狐啼雨树萧萧”,则通过老狐狸在雨中啼叫的意象,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氛围,仿佛在为过往的悲剧哀悼。
后两句“子孙已尽山移主,空剩残碑补断桥”则更为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子孙的绝迹象征着家族的衰亡,而“山移主”则暗示着世事变迁,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最后的“空剩残碑补断桥”更是揭示了历史的遗留和人际联系的断裂,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时光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冢漫漫长野蒿: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图景,荒冢被漫长的野草覆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 老狐啼雨树萧萧:老狐狸在雨中叫唤,传达出孤独和凄凉的情感,树木的凋零与环境相呼应。
- 子孙已尽山移主:后代子孙的绝迹,暗示着家族的衰亡,山的主人已变,象征着世事的无常。
- 空剩残碑补断桥:历史只剩下破碎的碑铭和断裂的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已经断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荒冢比作历史的见证,表达生命的有限。
- 拟人:老狐的啼叫让自然景物富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悲凉氛围。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家族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荒冢: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历史的遗留。
- 老狐:代表孤独和凋零,传达出生命的凄凉。
- 树萧萧:暗示环境的荒凉和生命的无常。
- 残碑:历史的记忆,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现状的悲凉。
- 断桥: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断裂和历史的隔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荒冢的意象代表什么?
- A. 生机
- B. 死亡
- C. 富饶
-
诗中“老狐啼雨”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凄凉
- C. 平静
-
“子孙已尽”说明了什么?
- A. 家族繁荣
- B. 家族衰亡
- C. 家族迁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孟郊《游子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出对历史和家国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时代背景下的忧国情怀。
- 李白《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描绘出情感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周密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