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后一日吴门阻雪距春分才三日》

时间: 2025-01-17 10:05:37

梅容惨不竞,乌语噤无声。

二月朔已告,三日春当分。

寒馀凌暖律,雪后更同云。

但恐严凝误,阳和欲奏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容惨不竞,乌语噤无声。
二月朔已告,三日春当分。
寒馀凌暖律,雪后更同云。
但恐严凝误,阳和欲奏勋。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容颜凋零得惨淡无比,乌鸦的叫声也沉默无声。
二月的初日已经过去,春分还差三天。
寒气仍然残留在温暖的律令之下,雪后天空似乎又被云层覆盖。
但我担心严寒会耽误春天的到来,而阳光和暖意正渴望着展现它的功勋。

注释

  • 梅容:指梅花的美丽容貌。
  • 惨不竞:惨淡得无法与之竞争。
  • 乌语:指乌鸦的叫声。
  • 二月朔:农历二月初一。
  • 春当分:春分节气即将到来。
  • 寒馀:残留的寒气。
  • 凌暖律:在暖和的律令下。
  • 阳和:阳光和暖意。
  • 奏勋:展现功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字仲达,号惟庵,南宋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事,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花凋零、春分将至的时节,正值寒冬与春天交替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迟迟未到的焦虑,以及对梅花和自然变化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显得凋零的景象,乌鸦的沉默则增添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诗人用“梅容惨不竞”来表达梅花的凋零之惨,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迟迟未到。紧接着,诗人提到“二月朔已告,三日春当分”,在时光的流逝中,春分的临近似乎让人期待,但眼前的寒气与雪后阴霾又让人感到不安。

“寒馀凌暖律,雪后更同云”一句,诗人灵活运用自然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寒冷与温暖的交织,仿佛在表现春天的犹豫和不决。而最后两句则是对春天的渴望与担忧的结合:“但恐严凝误,阳和欲奏勋。”在这句中,诗人感受到阳光和暖意的渴望,但又担心严寒会妨碍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梅花的凋零和乌鸦的沉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然变化的哲思,显示了深厚的文学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容惨不竞:梅花的美丽已不复存在,形容其凋零。
  2. 乌语噤无声:乌鸦不再鸣叫,环境显得格外宁静。
  3. 二月朔已告:时间已进入二月初,暗示季节变换。
  4. 三日春当分:春分即将到来,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5. 寒馀凌暖律:寒气依旧笼罩着温暖的气候。
  6. 雪后更同云:雪过后,天空又被云层覆盖,景象阴沉。
  7. 但恐严凝误:担心严寒会妨碍春天的到来。
  8. 阳和欲奏勋:阳光和暖意期待着展现它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凋零比作失去美丽的景象。
  • 对仗:上下句相对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阳光和暖意被赋予了情感,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敏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雅,暗喻孤独与凋零。
  • 乌鸦:象征着沉默与凄凉,增强了诗中的阴郁气氛。
  • 春分: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代表着转折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容惨不竞”主要是指什么? A. 梅花的美丽
    B. 梅花的凋零
    C. 梅花的香气
    D. 梅花的数量

  2. “二月朔已告”中的“朔”指的是哪个时间? A. 一月初
    B. 二月初
    C. 三月初
    D. 四月初

  3. 诗歌的最后一句“阳和欲奏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梅花的赞美
    D. 对乌鸦的怜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曹彦约的《中和后一日吴门阻雪距春分才三日》与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梅花,但曹彦约更强调梅花的凋零与春天的迟到,而王安石则通过梅花表现出坚韧与希望。分析两者在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彦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