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行三尺令,问讯十分春。
鸡犬柴门晓,牛羊草径新。
远投双岭寺,频见耦耕人。
我亦江南客,为农颇识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里执法的情景,向人们询问春天的消息。早晨,鸡犬在柴门外鸣叫,牛羊在草径上吃草,显得新鲜而生机勃勃。远处投向双岭寺,时常见到耦耕的人,表明他们在辛勤耕作。我也是来自江南的人,对农事颇有了解。
注释
- 奉行:执行、执行官。
- 三尺令:指执法者的职权,这里比喻为官职。
- 问讯:询问、打听。
- 十分春:春天的气息浓厚。
- 鸡犬柴门: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耦耕人:指双人共耕,表现农耕的团结与合作。
- 江南客:指来自江南的人,强调作者的身份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其作品常反映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文化受到重视。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虽然身处仕途,却对乡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赏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春天的乡村场景,展现了生活在农村的和谐与宁静。开篇以“奉行三尺令”引入,诗人自我定位为一名执法者,体现了他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同时,他通过“问讯十分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关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诗中描写了鸡犬相鸣、牛羊吃草的生动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诗人通过“鸡犬柴门晓,牛羊草径新”,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村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写到双岭寺与耦耕人,展现了农民勤劳耕作的情形,诗人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其中的一员,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认同与向往。最后一句“我亦江南客,为农颇识真”更是将个人身份与农事紧密结合,显示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深厚理解与热爱。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和人文关怀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感受与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奉行三尺令:自我定位为一名执法者,说明诗人对责任的认真。
- 问讯十分春:表现对春天的关注,体现人与自然的联系。
- 鸡犬柴门晓:描绘乡村早晨的宁静,生动形象。
- 牛羊草径新:展现农场的生机,寓意丰收的希望。
- 远投双岭寺:提到寺庙,暗示人文景观与自然的结合。
- 频见耦耕人:强调农民的勤劳,表现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 我亦江南客:自我认同,表现诗人对乡村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犬柴门晓,牛羊草径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春天的“十分”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 拟人:鸡犬与自然的互动,让环境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农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农事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犬: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牛羊:代表着丰收与希望。
- 双岭寺:象征着人文情怀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奉行三尺令”指的是: A. 诗人对农民的赞美
B. 诗人作为执法者的身份
C. 诗人的乡愁 -
“鸡犬柴门晓”描绘的是: A. 乡村的宁静
B. 春天的气息
C. 耕作的场景 -
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态度是: A. 无关紧要
B. 深切认同
C. 仅仅是观察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曹彦约的这首诗同样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强调归隐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更注重农事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两者都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