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林逋旧居二首 蔡襄 〔宋代〕
修竹无多宅一区,先生曾此隐西湖。 诗言不喜书封禅,亦有余书补世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西湖边,有一片不大的宅院,四周环绕着修竹,这里曾是林逋隐居的地方。他的诗中表达了对封禅之事的淡漠,但他的诗作却足以弥补世间文化的缺失。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常用来形容环境清幽。
- 无多:不多,指数量不多。
- 宅一区:一处住宅。
- 先生:指林逋,宋代著名隐士和诗人。
- 隐西湖:隐居在西湖边。
- 诗言:诗中表达的意思。
- 不喜书封禅:不喜欢写关于封禅的诗文。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
- 余书:指林逋的诗作。
- 补世无:弥补世间的不足。
典故解析:
- 林逋:宋代著名隐士,以诗文著称,尤以隐居西湖边的梅花诗最为人称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字君谟,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书法亦颇具盛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游览林逋旧居时所作,表达了对林逋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其诗作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林逋旧居的描绘,展现了林逋隐逸生活的清幽与高洁。首句“修竹无多宅一区”,以修竹环绕的宅院形象,勾勒出林逋隐居地的宁静与简朴。次句“先生曾此隐西湖”,直接点明林逋的身份和隐居地点,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后两句“诗言不喜书封禅,亦有余书补世无”,则通过对林逋诗作的评价,表达了对林逋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修竹”和“无多”两个意象,描绘了林逋旧居的清幽与简朴。
- 次句“先生曾此隐西湖”,直接点明林逋的身份和隐居地点,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 后两句通过对林逋诗作的评价,表达了对林逋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修辞手法:
- 意象的使用:通过“修竹”、“无多”等意象,营造出清幽的隐居环境。
- 直接陈述:通过直接点明林逋的身份和隐居地点,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林逋旧居的描绘和对林逋诗作的评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清幽与高洁。
- 无多:象征简朴与宁静。
- 西湖:象征隐逸与文化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修竹”象征什么? A. 繁华 B. 清幽 C. 热闹 D. 荒凉
-
林逋的诗作主要弥补了什么? A. 政治的缺失 B. 军事的缺失 C. 文化的缺失 D. 经济的缺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林逋的《梅花》诗,展现了其隐逸生活和对梅花的独特情感。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展现不同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林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