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绶金章被宠荣,笔床茶灶伴参苓。只知江海能行道,未识朝廷旧有名。笑我病去相荣,圭刀小试即春生。疮痍未复君知否,国手于今数老成。
白话文翻译:
身披紫绶金章,享受着皇恩的荣耀,笔床茶灶间,与参苓为伴。我只知道在江海间可以自由行走,却不了解朝廷中早已有名。嘲笑我病愈后依然荣耀,小小的尝试便如春日般生机勃勃。国家的创伤尚未恢复,你是否知晓,如今国家的栋梁之才已是老成之人。
注释:
- 紫绶金章:指高官的服饰,象征着荣耀和地位。
- 笔床茶灶:文人雅士的书房用具,这里指文人的生活环境。
- 参苓:中药材,常用于补养身体。
- 江海能行道:指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行走。
- 朝廷旧有名:指在朝廷中已有名声。
- 圭刀小试:比喻初次尝试或小试身手。
- 疮痍未复:比喻国家或社会遭受的创伤尚未恢复。
- 国手:指国家的杰出人才。
- 老成:指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诗见长。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蔡襄晚年,当时国家内外形势复杂,社会动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忧国情怀。首句以“紫绶金章”象征个人荣耀,而“笔床茶灶”则体现了文人的清雅生活。后句“只知江海能行道,未识朝廷旧有名”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名利的思考。末句“疮痍未复君知否,国手于今数老成”则直接抒发了对国家创伤未愈、人才老化的深切忧虑。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紫绶金章”与“笔床茶灶”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身份与生活状态。
- 次句“只知江海能行道”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未识朝廷旧有名”则暗示了对名利的淡漠。
- 第三句“笑我病去相荣”反映了作者对个人荣辱的超然态度,“圭刀小试即春生”则展现了作者的自信与活力。
- 末句“疮痍未复君知否”直接抒发了对国家创伤的忧虑,“国手于今数老成”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刻性。
- 象征:“紫绶金章”、“笔床茶灶”等象征性词汇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意象。
- 拟人:“疮痍未复”将国家创伤拟人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体现了其深沉的忧国情怀。
意象分析:
- 紫绶金章:象征个人荣耀与地位。
- 笔床茶灶:象征文人的清雅生活。
- 江海:象征自由与广阔的天地。
- 朝廷:象征名利与权力。
- 疮痍:象征国家或社会的创伤。
- 国手:象征国家的杰出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紫绶金章”象征什么? A. 文人生活 B. 个人荣耀与地位 C. 国家创伤 D. 自由与广阔的天地
-
“笔床茶灶伴参苓”中的“参苓”指的是什么? A. 中药材 B. 文人用具 C. 国家创伤 D. 自由与广阔的天地
-
诗中“疮痍未复君知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个人荣辱的超然态度 B. 对国家创伤的忧虑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名利的淡漠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蔡襄此诗与苏轼、王安石的作品在主题上相近,都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倾向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诗的风格与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歌、散文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