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报答恩情的惭愧之情,忍不住想问前路还有多远。秋天的雁阵飞越万里,夕阳下的千峰静静伫立。往日的游玩如今成了遥远的记忆,这次出行又使我更远离故乡。深山草地上的露水,每天都沾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
字词注释:
- 惭:羞愧、愧疚。
- 报:报答、回报。
- 敢问:敢于问。
- 通:通行、穿越。
- 旧游:以前的游玩经历。
- 违乡:远离故乡。
典故解析:
- 秋雁: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秋天的雁阵代表着迁徙,寓意着游子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夕阳:夕阳不仅代表自然的美景,更常常寓意着人生的晚期、无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梦得,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和游子思乡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长卿在鄂州次岘阳馆时,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诗中流露出一种游子在外的惆怅与孤独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及人们的离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恩情的愧疚。开头两句,诗人以“惭”字道出了内心的愧疚,表明他对未能回报恩情的深切反思。在问路何长的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旅程的迷茫与无奈。
接下来的“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勾勒出一幅秋天的景象,万里秋雁高飞,象征着离别与孤独,而夕阳映照的千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层柔和与沉思。这种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感受形成对比,突显了游子的心境。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则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当前的失落。往日的游玩如今已成遥远的记忆,此次出行又使他更加远离故乡。结尾的“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草地上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象征着他在外漂泊的艰辛与辛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往昔美好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惭恩未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回报恩情的愧疚之情。
- 敢问路何长:诗人询问未来的旅途有多遥远,体现了对旅途的迷茫。
- 万里通秋雁:描绘秋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千峰共夕阳:夕阳下的千山,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 旧游成远道:怀念过去的游玩经历,如今已成遥远的记忆。
- 此去更违乡:此行使他更加远离故乡,增加了孤独感。
- 草露深山里:深山中的草露,暗示了艰辛的旅途。
- 朝朝落客裳:每天都沾湿了他的衣裳,表现了他在外的漂泊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雁比喻离别,夕阳比喻人生的流逝。
- 对仗:如“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工整而有韵律感。
- 拟人:草露如同在为诗人的孤独而流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未能报答恩情的深切愧疚,突出了一种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雁:象征离别与思乡,秋天的雁阵飞行代表着游子的孤独。
- 夕阳:寓意人生的晚期与无奈的流逝,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 草露:代表自然的细腻与游子在外的艰辛,象征着心灵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多惭恩未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愧疚
C. 忧伤 -
“万里通秋雁”中秋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幸福 -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游子的孤独感?
A. 夕阳
B. 草露
C. 千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送别与思乡,但更加侧重于友谊的珍贵。
- 李白《夜泊牛津》: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奔放。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游子情感的独特表达。刘长卿的作品更显细腻与沉思,而王维与李白则更具豪情与气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