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平寄题静海吏隐堂二诗甚佳因赋一篇》

时间: 2025-01-08 23:26:47

黄绸被底衙声罢,永日庭閒讼不哗。

案上琴书延好客,江头风月杂渔家。

尚看叶令余波在,正索骚人秀句夸。

闻道芙蕖红万杂,遥知不减浣溪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绸被底衙声罢,
永日庭閒讼不哗。
案上琴书延好客,
江头风月杂渔家。
尚看叶令余波在,
正索骚人秀句夸。
闻道芙蕖红万杂,
遥知不减浣溪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官署景象。官衙的声音渐渐平息,整日庭院里闲适安静,诉讼之声不再喧哗。案桌上琴书相伴,招待了许多宾客。江边的风光和渔家的情景交织在一起。似乎依然可以看到叶子在水中飘荡,正等待着文人骚客们吟诵出美丽的诗句。听说芙蕖(荷花)红色的花朵纷繁而至,远远望去,也知道其美丽程度不逊色于浣溪花。

注释:

  • 黄绸:指用黄绸子做的被子,象征温暖和舒适。
  • 衙声:指官衙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官场的气氛。
  • 案上琴书:指书桌上摆放着琴和书籍,隐含文人雅士的生活。
  • 江头风月:指江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与渔家生活相交融的美丽景色。
  • 叶令余波:指水面上飘荡的叶子,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悠然。
  • 芙蕖:即荷花,与浣溪花(泛指水边的花)作比较,强调花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清丽自然见长,善用形象化的笔触描绘人和自然的关系,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官场生活的闲暇之中,反映出作者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文人雅集的赞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署生活的描绘,呈现出一种安静而和谐的氛围。开篇的“黄绸被底衙声罢”,为整首诗设定了一个宁静的背景,仿佛一切纷扰都已结束,只有悠闲的气氛在弥漫。接着,诗人通过“永日庭閒讼不哗”,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诉讼的喧哗被宁静所替代,使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安宁。

“案上琴书延好客”,则描绘了文人之间的交往,琴书相伴,意蕴深厚,反映出一种高雅的生活品味。这种文人雅士的聚会,既有音乐的美好,也有书籍的智慧,令人向往。

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赋予诗歌更深层的意境。“江头风月杂渔家”,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而“尚看叶令余波在”,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的感悟,波动的叶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幻。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闻道芙蕖红万杂”,通过对荷花的赞美,与前面的景象相呼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描绘静谧安宁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失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绸被底衙声罢:官署的声音渐渐平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2. 永日庭閒讼不哗:院子里整日安静,没有喧闹的诉讼声。
  3. 案上琴书延好客:琴书相伴,招待了许多文人雅士,展现高雅生活。
  4. 江头风月杂渔家:描绘江边的自然风光,与渔家生活交织。
  5. 尚看叶令余波在:水面上的叶子仍在漂浮,象征生命的延续。
  6. 正索骚人秀句夸:期待文人吟诵出美好的诗句,寄托对文学的赞美。
  7. 闻道芙蕖红万杂:听说荷花盛开,色彩缤纷,象征自然之美。
  8. 遥知不减浣溪花:远远看去,知道这些荷花的美丽不逊色于浣溪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案上琴书”和“江头风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荷花、叶子等意象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文人雅士之间的情谊,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绸:象征温暖与舒适,暗示生活的安逸。
  • 琴书:象征文人生活的高雅与文化内涵。
  • 江头风月:自然景色的美丽,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芙蕖与浣溪花:象征着自然之美与诗意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仲并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案上琴书”象征什么?

    • A) 官场生活
    • B) 文人雅士的生活
    • C) 渔家生活
  3. 诗中“江头风月杂渔家”描绘的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官场喧嚣
    • C) 文人聚会

答案

  1. B) 仲并
  2. B) 文人雅士的生活
  3. A) 自然风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1.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2. 王维的《山居秋暝》:强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上与仲并相似,但王维更倾向于哲理性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