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安之少卿雨后》

时间: 2025-01-19 17:48:58

焦劳九夏馀,一雨物皆苏。

蛙鼓不足听,蚊雷未易驱。

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

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焦劳九夏馀,一雨物皆苏。蛙鼓不足听,蚊雷未易驱。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

白话文翻译:

经过整个夏天的辛勤劳动,一场雨后万物都复苏了。蛙鸣虽多却不足为听,蚊子成群像雷声一样难以驱赶。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年岁的供给,也是为了完成官府的赋税。在林下悠闲游玩的人,不妨尽情享受这份愉悦。

注释:

  • 焦劳:辛勤劳动。
  • 九夏:指整个夏天。
  • 苏:复苏,恢复生机。
  • 蛙鼓:蛙鸣,形容蛙声如鼓。
  • 蚊雷:形容蚊子多,声音大如雷。
  • 仰岁给:依赖年岁的供给,指农作物的收获。
  • 了官输:完成官府的赋税。
  • 林下闲游客:指在林间悠闲游玩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雨后的夏日创作的,作者通过描绘雨后万物的复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蛙鸣和蚊声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喧嚣。诗中“焦劳九夏馀,一雨物皆苏”一句,既表达了农夫辛勤劳动后的欣慰,也体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后两句“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则透露出对农耕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官府赋税的无奈。最后两句“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则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焦劳九夏馀,一雨物皆苏:经过整个夏天的辛勤劳动,一场雨后万物都复苏了。
  2. 蛙鼓不足听,蚊雷未易驱:蛙鸣虽多却不足为听,蚊子成群像雷声一样难以驱赶。
  3. 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年岁的供给,也是为了完成官府的赋税。
  4. 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在林下悠闲游玩的人,不妨尽情享受这份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蛙鼓”比喻蛙鸣声如鼓声,“蚊雷”比喻蚊子多如雷声。
  • 对仗:“焦劳九夏馀”与“一雨物皆苏”,“蛙鼓不足听”与“蚊雷未易驱”,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生活,通过雨后自然的复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蛙鼓:蛙鸣声如鼓声,象征夏日的生机与喧嚣。
  • 蚊雷:蚊子多如雷声,象征夏日的炎热与烦扰。
  • 林下闲游客: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蛙鼓”指的是什么? A. 蛙鸣声如鼓声 B. 真正的鼓声 C. 蛙的叫声 答案:A

  2. 诗中“蚊雷”比喻的是什么? A. 蚊子多如雷声 B. 真正的雷声 C. 蚊子的叫声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 B. 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C. 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与邵雍《和和王安之少卿雨后》: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邵雍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