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寄莘老》
时间: 2025-01-19 20:0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寄莘老
作者:苏轼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拄颊。
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
泥中相従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
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黄庭坚,莘老婿,能文。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见过夷甫(即阮籍)为自己开了三处藏身之所,但不如长康(即阮籍的朋友)那样号称痴绝。
痴人自得,可以过完一生,而聪智的人却因智慧而死,冤屈无人能洗清。
困苦艰难,谁还需要你来处理,抬头看山,手撑着下巴。
野鸭的翅膀沉重,自然无法飞翔,黄鹤又为何低垂着双翼?
在泥泞中,彼此相随又怎能长久,如今我不去,行路恐怕会迟。
江夏的无双(指黄庭坚)应该还未离去,遗憾的是没有文字可供我娱乐嬉戏。
黄庭坚,你是莘老的女婿,才华横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夷甫:阮籍的字。
- 三窟:比喻藏身之处。
- 长康:阮籍的朋友,特指痴人。
- 智士:聪明人。
- 罪莫雪:冤屈无人能洗。
- 江夏无双:指黄庭坚,寓意其才华出众。
典故解析: 阮籍和长康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阮籍因其才华而被称为“痴”。诗中提到的“智士”和“痴人”形成对比,表现出对智慧与愚笨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因其才华横溢,被誉为“苏东坡”。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反映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与友人黄庭坚相交时写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处境的感慨。苏轼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
诗歌鉴赏:
《再用前韵寄莘老》是苏轼在思念友人、感慨人生的背景下,抒发情感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比痴人和智士的命运,表现了智者因智慧而遭受的困扰与痛苦,使人感受到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几句提到的夷甫、长康,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又是对当下自己处境的映射,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怀念。通过“举头看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后半部分提到泥中相随,暗示着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最后以“恨无文字相娱嬉”结束,表达了对友人陪伴的渴望,整个诗作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引入夷甫的故事,表明痴人自有其生存之道。
-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对比智者的痛苦与痴人的安逸。
- 困穷谁要卿料理:表达对困境的无奈。
- 举头看山笏拄颊:描写诗人悠闲的状态,却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用鸟的比喻表达心境。
- 泥中相従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强调身处困境,相互依赖的无奈。
- 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最后表白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痴人与智者的对比,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
- 比喻:用“野凫”和“黄鹤”比喻人处境的不同。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智慧与愚笨命运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含蓄,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甫:象征痴人之乐。
- 智士:象征智慧带来的痛苦。
- 黄鹤:象征无法自由飞翔的困境。
- 泥中相従:象征困境中的依赖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夷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阮籍
C. 李白 -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的意思是? A. 智者的命运总是比痴人好
B. 痴人活得安逸,而智者遭受冤屈
C. 痴人和智者的命运没有区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 《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