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揽胜雷山舒啸亭,
诸峰秀拱透云程。
啸傲池边红日伴,
舒怀岩壑白云迎。
满目纵观天际迥,
一腔收拾岁寒清。
松花香遍银阳地,
剩把新诗壮此行。
白话文翻译
在雷山的舒啸亭上欣赏美景,
众多山峰如同秀丽的拱卫,透出云海之路。
在池边傲然啸歌,红日相伴,
舒展心怀,迎接岩石和山谷中的白云。
目光所及,天际显得格外辽阔,
心中满怀清新,驱散了岁月的寒冷。
松花的香气遍布银色阳光的土地,
只剩下新作的诗篇来壮丽这次旅程。
注释
- 揽胜:欣赏美景。
- 舒啸亭:亭名,意为舒展心情,啸歌畅快。
- 诸峰:众多山峰。
- 秀拱:形容山峰秀美地环绕。
- 啸傲:高傲地吟唱。
- 舒怀:敞开心怀,心情愉悦。
- 岩壑:山岩和峡谷。
- 岁寒清:指清冷的岁月。
- 松花:松树的花,象征清新气息。
- 壮此行:为此次旅行增添壮丽的诗篇。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提及典故,但“雷山”可能指的是著名的雷峰,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诗中提到的“红日”和“白云”则常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作品风格多样,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舒啸亭》创作于苏轼出仕后,生活经历了多次波折,此时他常常借游览名山大川来抒发内心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在雷山的舒啸亭中写成,表现了他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舒啸亭》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雷山的舒啸亭中,借助秀丽的山川来表达自己的豪情与壮志。开头两句通过描绘亭周围的山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诗人以“啸傲”二字,传达出一种洒脱自信的态度,表现了他在自然面前的豪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间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仿佛在与自然交流,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契合。最后两句则将目光拉回到人本身,松花的香气和新诗的创作,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艺术的力量,暗示着诗人在困境中仍能找到灵感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苏轼对自然、人生的独特理解,充满了哲思和古人的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揽胜雷山舒啸亭:在雷山的舒啸亭中欣赏美景,设定了诗的地点和主题。
- 诸峰秀拱透云程:众多山峰如同美丽的拱卫,透过云海延伸,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啸傲池边红日伴:在池边自信地啸歌,红日相伴,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和自然的和谐。
- 舒怀岩壑白云迎:心怀舒展,迎接岩石和峡谷中的白云,展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 满目纵观天际迥:目光所及,天际显得异常辽阔,表现了胸怀广阔的气概。
- 一腔收拾岁寒清:心中满怀清新,驱散了岁月的寒冷,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
- 松花香遍银阳地:松花的香气弥漫在阳光普照的土地上,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剩把新诗壮此行:只剩下新作的诗篇来壮丽这次旅行,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激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诗人心境的映射,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松花香遍银阳地”,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描写得生动,仿佛与诗人心灵对话。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的心灵慰藉和创作灵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中流露出对自由与豪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雷山:象征壮丽与雄伟,代表自然的伟大。
- 红日:象征希望与活力,体现诗人的激情。
- 白云:象征柔和与宁静,代表诗人对心灵的追求。
- 松花: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活力,体现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亭名是什么? A. 啸风亭
B. 舒啸亭
C. 听雨亭 -
诗中“诸峰秀拱透云程”中的“秀”字是什么意思? A. 丑陋
B. 美丽
C. 高大 -
诗中“松花香遍银阳地”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活力
B. 寂静的安宁
C. 忧伤的思念
答案
- B. 舒啸亭
- B. 美丽
- A. 生命的活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苏轼的《舒啸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出一种豪迈与洒脱;而王维则注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