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慢 秋蛩》

时间: 2025-01-03 03:03:01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

无人处,声共作。

便吟到、客愁无著。

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

三更尽,吟渐弱。

隐残壁、绣苔斑剥。

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天长慢 秋蛩
王易 〔清代〕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
无人处,声共作。
便吟到客愁无著。
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
三更尽,吟渐弱。
隐残壁绣苔斑剥。
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蝉声渐渐停歇,蛙声在夜幕中沉寂,庭角的嘈杂声依然在耳边萦绕。
渐渐地,晚霜的消息透过,空荡的台阶显得格外萧索。
无人处,声音与我共鸣。
我吟唱着,愁苦却无处寄托。
一切依旧,月光细微,风轻轻拂过,冷清的篱笆落在眼前。
心情比之前更显得恶劣,整理着离愁,呼唤你来共饮。
并非夜里床上无梦,才睡着又惊醒。
三更时分,吟唱渐渐微弱。
隐约的残壁上,绣花的苔藓斑驳剥落。
寺钟响起,黎明时分乌鸦啼鸣,余韵依然萦绕心头。

注释:

  • :指蝉鸣,通常与夏秋交替时节有关。
  • 蛙鼓:蛙声如同鼓声,形容夜晚蛙鸣之声。
  • 霜讯:晚霜的消息,意味着天气的转凉。
  • 萧索:形容冷清、孤寂的样子。
  • 三更:夜晚的中间时分,指深夜。
  • 寺钟:寺庙的钟声,通常在清晨时分会响起,象征新的开始。
  • 余韵:余音,指吟唱后留下的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清代文人的情感与境遇。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时值暮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纠葛。

诗歌鉴赏:

这首《应天长慢 秋蛩》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又充满思绪的夜晚。诗人在这样的夜晚,感受到自然界的声响与内心的孤寂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开头通过蝉和蛙的声音引入,给人以浓厚的秋意,接着“无人处,声共作”一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不仅在自然中找寻共鸣,也在自我情感的沉淀中感受到了愁苦。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心绪逐渐展露。月光、风声、篱落的冷淡,构成了一幅清冷的秋景图,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往昔的回忆。最后几句,诗人以“寺钟醒,曙破鸦啼”结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来临,尽管心中仍有余韵未消,但生活依然要继续。这种对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蝉吹暮歇:描绘秋夜的到来,蝉声停止,暗示季节的变迁。
    • 蛙鼓夜沉:蛙声如鼓,夜晚显得沉寂。
    • 嘈嘈犹在庭角:庭院角落中的嘈杂声,似乎在陪伴着诗人。
    • 渐透晚来霜讯:晚霜的迹象逐渐显现,预示着寒意的加深。
    • 空阶正萧索:空荡荡的台阶,显得冷清与孤寂。
    • 无人处,声共作:在无人之境,声响似乎与我相伴。
    • 便吟到客愁无著:吟唱时,愁苦却无处寄托。
    • 尚依旧,月细风尖:一切如旧,月光微弱,风轻轻拂过。
    • 心绪倍前恶:心情比之前更加恶劣。
    • 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整理离愁,呼唤朋友共饮。
    • 不是夜床无梦:并非夜里无梦,而是醒来又惊觉。
    • 三更尽,吟渐弱:深夜已过,吟唱声渐弱。
    • 隐残壁绣苔斑剥:墙壁上,苔藓斑驳剥落,时间的痕迹显露无遗。
    • 寺钟醒,曙破鸦啼:寺庙的钟声响起,黎明到来,乌鸦啼鸣。
    • 馀韵依约:余音依然萦绕,情感未曾散去。
  • 修辞手法

    • 拟人:蝉声、蛙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情境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以“蝉”、“蛙”、“月”、“风”、“寺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秋夜氛围。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夏季的结束与生命的短暂。
  • :夜晚的生灵,带来自然的声音,也代表着乡村的宁静。
  • :象征孤独与思绪的流转。
  • :轻柔的风传递着诗人的情感。
  • 寺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蝉”与“蛙”分别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诗人是在何时感到愁苦的?

    • A. 白天
    • B. 黄昏
    • C. 深夜
    • D. 早晨
  3. 诗中提到的“寺钟”象征着什么?

    • A. 回忆
    • B. 永恒
    • C. 新的开始
    • D. 孤独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易《应天长慢 秋蛩》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涉及到夜晚的孤独,但王易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心情的细腻,而李白则表现出更加豪放的情感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易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要点》
  • 《中国古诗词选读》

相关诗句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下一句是什么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上一句是什么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下一句是什么

无人处,声共作。上一句是什么

无人处,声共作。下一句是什么

便吟到、客愁无著。上一句是什么

便吟到、客愁无著。下一句是什么

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上一句是什么

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下一句是什么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上一句是什么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下一句是什么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上一句是什么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下一句是什么

三更尽,吟渐弱。上一句是什么

三更尽,吟渐弱。下一句是什么

隐残壁、绣苔斑剥。上一句是什么

隐残壁、绣苔斑剥。下一句是什么

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上一句是什么

蝉吹暮歇,下一句是什么

蛙鼓夜沉,上一句是什么

蛙鼓夜沉,下一句是什么

嘈嘈犹在庭角。上一句是什么

嘈嘈犹在庭角。下一句是什么

渐透晚来霜讯,上一句是什么

渐透晚来霜讯,下一句是什么

空阶正萧索。上一句是什么

空阶正萧索。下一句是什么

无人处,上一句是什么

无人处,下一句是什么

声共作。上一句是什么

声共作。下一句是什么

便吟到、客愁无著。上一句是什么

便吟到、客愁无著。下一句是什么

尚依旧,上一句是什么

尚依旧,下一句是什么

月细风尖,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