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夐出烟尘表,乾坤指雇中。
数峰连野迥,一水与水通。
沙外迎孤鹜,云边数乱鸿。
家山在何许,心与大江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郢州四望亭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远离了烟尘,天与地在指间似乎都在掌握之中。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河水也在互通有无。岸边迎来了孤独的野鸭,云边飞来几只纷乱的鸿雁。我的故乡在哪里呢?我的心与那奔腾的大江东流同在。
注释:
- 夐(xuàn):指远离,这里形容远离尘埃。
- 雇(gù):这里用作动词,指指向、指引。
- 迥(jiǒng):意为远离、遥远。
- 通:水流相通,表示流动性。
- 孤鹜(wù):指孤独的野鸭。
- 乱鸿(hóng):指飞翔不整齐的鸿雁。
- 家山:指故乡、家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家山”一词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这一情感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郢州的四望亭,作者在亭中眺望周围的山水,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同时也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对家乡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以“夐出烟尘表”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宁静,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接着,诗人以“数峰连野迥,一水与水通”展现了郊外的广袤与河流的流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动感。此处的意象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表现了他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在后两句中,诗人将目光投向沙滩与云际,孤鹜与乱鸿的意象交织,既有对大自然生机的描绘,也隐含着孤独与思虑。最后一句“家山在何许,心与大江东”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问故乡的方位,更是在表达心灵的游荡与对故土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游子的心境,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夐出烟尘表:远离尘世,心境清明。
- 乾坤指雇中:天地在自己指尖掌握,表现出自由自在。
- 数峰连野迥:远山连绵起伏,展现开阔的视野。
- 一水与水通:河流交汇,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沙外迎孤鹜:沙滩之外,孤独的野鸭,暗含孤独感。
- 云边数乱鸿:云际飞来的鸿雁,象征迁徙与无定。
- 家山在何许:对故乡的追问,表现出对家的思念。
- 心与大江东:心随江水流向东,内心的游荡与思乡之情浓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数峰连野迥,一水与水通”,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意的深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郢州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尘:象征世俗的纷扰,远离尘世的宁静。
- 峰:代表高远,象征理想与追求。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孤鹜与乱鸿:象征孤独与无常,反映游子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夐出烟尘表”的意思是: A. 远离尘世
B. 进入城市
C. 回到故乡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他的孤独感? A. 沙外孤鹜
B. 云边乱鸿
C. 以上皆是 -
“家山在何许”的意思是: A. 我的故乡在哪里
B. 我记得我的家
C. 我家在山上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登郢州四望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不过,李曾伯的诗更倾向于抒发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和谐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