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来闲未久,老去役何堪。
未远蜀天北,又之湘水南。
奔驰缘未足,辛苦分当甘。
徒羡林泉适,长年任住庵。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回到这里,没多久就感到无聊,年纪渐长,劳累的生活实在难以忍受。虽然距离蜀地的天空还不远,但我又要往湘水的南边去。奔波的旅程仍未结束,辛苦的日子我也只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只是羡慕那林泉之间的悠然自得,愿意在这里长年住下去。
注释
- 归来:返回。
- 闲未久:闲暇的时间不长。
- 老去:年纪渐大。
- 役:劳役,劳累的工作。
- 蜀:古地名,今四川。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
- 奔驰:奔波、旅行。
- 缘:因为。
- 分当甘:分担的辛苦甘愿承受。
- 徒羡:空有羡慕之情。
- 林泉适:指林间泉水的悠闲生活。
- 住庵:住在庵堂里。
典故解析
- 蜀地与湘水:诗中提到的地名,反映了作者的游历与生活经历。蜀地因其山水秀美而闻名,湘水则象征着南方的灵秀与诗意。
- 林泉:在古代文人中,林泉常被视为隐居生活的理想场所,代表了诗人向往的宁静和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经历了多次奔波之后,心中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老去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老年的感慨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劳碌生活的厌倦和对悠然自得的渴望。诗的前两句承载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辛劳,老去的身体与心灵深处的无奈感交织在一起。中间的地理意象,蜀与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游离与不安,仿佛在游走于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
后两句则聚焦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虽然只能羡慕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但内心的渴望却是如此强烈。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又伴随着对理想生活的执念,表现出一种逃避尘世纷扰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来闲未久:刚回到家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内心却感到空虚。
- 老去役何堪:年纪大了,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生活感到疲惫。
- 未远蜀天北:即使离蜀地不远,心中却感到不安与惆怅。
- 又之湘水南:又要前往湘水的南方,人生旅途未尽。
- 奔驰缘未足:奔波的旅程仍在继续,未曾停息。
- 辛苦分当甘:辛劳的付出也只能心甘情愿接受。
- 徒羡林泉适:只能羡慕那种在林泉中悠闲自在的生活。
- 长年任住庵:希望能在这里长时间地隐居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未远蜀天北,又之湘水南”,运用地名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林泉适用作隐逸生活的象征,表达诗人向往安静生活的心情。
- 反复:通过对比旅途的辛劳与理想生活的宁静,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与对田园隐居生活的渴求,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地:象征着山水之美,代表着诗人的游历与追求。
- 湘水:代表南方的幽静与诗意,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林泉:象征诗人理想的隐居生活,传达出一种清幽与宁静的气息。
- 庵:隐居之所,象征着诗人渴望在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蜀”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今陕西
B. 今四川
C. 今湖北
D. 今湖南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反对
C. 无所谓
D. 厌恶
答案
- B. 宋代
- B. 今四川
- A. 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满足。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李曾伯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