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蜀垫江道间二首
作者: 李曾伯
纸被夜受用,布袍朝奏功。
光阴半行客,气象一衰翁。
何事朝伊夕,才非雨即风。
年华苦相背,归去又匆匆。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的意思是:夜晚用纸被子取暖,早晨穿上布袍去朝廷上奏事。光阴如同半路的行客,岁月的气象又像是衰老的老人。为何早晚之间,总是无休止的雨和风?年华与我总是背道而驰,归去的路途又是如此匆忙。
注释:
- 纸被:用纸做的被子,此处指在寒夜中用以保暖。
- 布袍:用布做的长袍,常用于朝廷上奏事的正式场合。
- 光阴:时间,这里指代过去的岁月。
- 气象:气候、天气,这里引申为人生的状态。
- 衰翁:衰老的老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衰退。
- 朝伊夕:早晚之间,意在表达时间的流逝。
- 年华:光阴,岁月。
- 匆匆:形容快速而忙碌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光阴”与“年华”的运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传统文化中对时间的重视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及个人生活,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他行旅途中,体现了诗人在蜀地的所见所感。身处蜀地的环境与心境,促使他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行旅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开篇以“纸被”和“布袍”引入,描绘了旅行者在寒冷夜晚的孤独与艰辛,暗示着他在外的无奈与辛劳。接着通过“光阴半行客”的隐喻,表达了时间如行客般匆匆而过,令人感到时间的紧迫与宝贵。诗中“气象一衰翁”的比喻,更是将时间的无情与自身的衰老结合,体现出人生的脆弱与无常。后半部分“何事朝伊夕,才非雨即风”则表明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无奈和感叹,仿佛人生中总是充满了变幻无常的风雨。结尾的“年华苦相背,归去又匆匆”更是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痛苦与无奈,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深切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纸被夜受用:夜晚用纸被子,表明在外旅途的寒冷与不易。
- 布袍朝奏功:早晨穿上布袍去朝廷奏事,显示出诗人身为官人的身份,但也流露出工作的辛苦。
- 光阴半行客:光阴如同半路的行客,暗示时间的匆忙与人生的短暂。
- 气象一衰翁:岁月的气象如同衰老的老人,表达了对衰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 何事朝伊夕:为何早晚之间总是变化无常,反映出作者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思考。
- 年华苦相背:年华与我背道而驰,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归去又匆匆:归去的路途匆忙,表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隐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如“纸被”“布袍”形成对比,强调生活的艰辛与职责的重压。
- 比喻“光阴半行客”“气象一衰翁”则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岁月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纸被:象征着寒冷与孤独,体现人生旅途的艰辛。
- 布袍:代表着责任与职务,强调诗人的社会身份。
- 光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体现生命的短暂。
- 衰翁:寓意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反映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纸被”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舒适
D. 奢华 -
“年华苦相背”中“年华”指的是什么? A. 年龄
B. 时间
C. 财富
D. 事业 -
诗中“何事朝伊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期待
B. 无奈
C. 兴奋
D. 安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时间与空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入蜀垫江道间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李曾伯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无情,而白居易则注重于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