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研六言四首 其一 第一砚》

时间: 2025-01-19 12:43:44

嘘呵肌理泉润,拊摩德性玉温。

可谓无毫发恨,何曾犯斧凿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嘘呵肌理泉润,拊摩德性玉温。可谓无毫发恨,何曾犯斧凿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砚台的细腻与温润,仿佛是泉水滋润的肌理,抚摸起来就像温玉一般。可以说它没有一丝恨意,从未遭受斧凿的痕迹。

注释

  • 嘘呵:轻声叹息,表示对砚台的珍惜。
  • 肌理:指砚台的表面细腻的纹理。
  • 泉润:形容于泉水般湿润,给人以清新之感。
  • 拊摩:轻轻地抚摸。
  • 德性:这里指砚台的品德或品质。
  • 玉温:像玉一样温润、柔和。
  • 毫发恨:一丝一毫的怨恨。
  • 斧凿痕:指用斧头和凿子所留下的痕迹,象征粗糙和不完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德润,号景星,晚号铁崖,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砚台为题材,借物抒怀,表达对文人雅趣的向往和珍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研六言四首 其一 第一砚》是一首展现了砚台之美的诗作。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赋予了砚台以生命和灵魂。开头两句“嘘呵肌理泉润,拊摩德性玉温”,将砚台的质感与温度生动地呈现出来,仿佛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直接感受到那种润滑的触感与温和的情绪。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引申到对砚台本身的崇高敬意。

接下来的“可谓无毫发恨,何曾犯斧凿痕”,则展示了砚台的完美无瑕。诗人用“毫发恨”来表达对砚台的完美追求,形象地说明了砚台从未被粗糙的工具所伤害,象征着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文人理想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嘘呵肌理泉润:以“嘘呵”开头,表现出诗人的轻叹与喜爱,接着描绘砚台的细腻纹理像泉水一样滋润。
  2. 拊摩德性玉温:将砚台比作温润的玉,强调其高贵与质感。
  3. 可谓无毫发恨:强调砚台完美无瑕,没有一丝怨恨或遗憾。
  4. 何曾犯斧凿痕:质疑砚台的完美,说明其从未受到粗糙工艺的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比作“玉”,增强了其美感与价值。
  • 对仗:如“嘘呵肌理泉润”与“拊摩德性玉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砚台这种文人雅物的珍视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完美与细腻的追求,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台:象征文人风雅、文化传承。
  • 泉水:象征清新与润泽,暗示知识的滋养。
  • :象征高贵与纯洁,强调砚台的珍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砚台与什么相比,被形容为温润? A. 碧水
    B. 玉
    C. 石头
    D. 木头

  2. 诗中“毫发恨”意指: A. 有一点怨恨
    B. 完全没有怨恨
    C. 恨的很深
    D. 有些遗憾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人雅趣
    C. 爱情
    D. 生活琐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细节与质感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整体氛围的营造。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