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杂书》

时间: 2025-01-04 07:25:21

身与春俱老,愁随日渐长。

帘栊听语燕,涧谷撷幽芳。

酒榼常从後,诗囊亦在傍。

闲行无定处,随意据胡床。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东篱杂书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身与春俱老,愁随日渐长。
帘栊听语燕,涧谷撷幽芳。
酒榼常从後,诗囊亦在傍。
闲行无定处,随意据胡床。

白话文翻译:

我与春天一同变老,愁苦随着日子渐渐加长。
窗帘后面听见燕子的鸣叫,山涧和溪谷中采撷着幽香的花草。
酒壶总是放在身后,诗囊也在一旁。
闲逛没有固定的地方,随意地倚靠在胡床上。

注释:

  • 身与春俱老:指自己与春天一同衰老,感受到时光流逝。
  • 愁随日渐长:愁苦随着日子的延长而加重。
  • 帘栊:窗帘,窗户。
  • 语燕:燕子的鸣叫声。
  • 涧谷撷幽芳:在山涧和溪谷中采撷幽静芬芳的花草。
  • 酒榼:酒壶。
  • 诗囊:装诗文的袋子。
  • 胡床:一种供人休息的椅子。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特别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场景、情感和意象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作品多有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沉淀与思考时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闲适与淡泊。

诗歌鉴赏:

《东篱杂书》展现了陆游在晚年时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从容态度。诗中,作者以“身与春俱老”开篇,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衰老,愁苦随日子延长而不断攀升,读来让人心生共鸣。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通过“帘栊听语燕”和“涧谷撷幽芳”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燕子的鸣叫与山涧的花香交织,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意境。

接着,作者提到“酒榼常从後,诗囊亦在傍”,这不仅展示了他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他对饮酒作诗的热爱,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与对艺术的追求。最后“闲行无定处,随意据胡床”描绘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在,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愁苦,却依然能够在自然中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诗在情感上虽有愁苦,却不失闲适和乐观,充满了哲理与生活的智慧,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身与春俱老:感叹自己与春天一起衰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2. 愁随日渐长:忧愁的情感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愈加深重。
    3. 帘栊听语燕:在窗帘后听到燕子的鸣叫,暗示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4. 涧谷撷幽芳:在山涧和溪谷中采撷花香,展现对自然的向往。
    5. 酒榼常从後:酒壶总在身旁,表明对饮酒的热爱。
    6. 诗囊亦在傍:诗袋在侧,显示出文学创作的习惯。
    7. 闲行无定处:悠闲漫步,无拘无束,体现自由的生活态度。
    8. 随意据胡床:随意倚靠在胡床上,表现出一种随意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对比:身与春的对比,表现时间的流逝。
    • 意象:燕子、花香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添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求慰藉与安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青春,和作者的衰老形成对比。
  • :代表春天的到来,生机与希望。
  • :象征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幽芳:代表自然的美好,带来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篱杂书》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诗中“身与春俱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愤怒
    • D. 惊讶
  3. 诗中提到的“酒榼”最可能代表什么?

    • A. 诗歌
    • B. 朋友
    • C. 生活的享受
    • D. 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陆游《东篱杂书》与王维《山居秋暝》
    • 陆游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而王维则通过山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陆游《全宋诗》
  • 《宋代诗词研究》 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