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高寓目偶乘闲,服游人见往还。
明月正临双阙上,行歌遥听九衢间。
黄金络马追朱幰,红烛笼纱照玉颜。
与世渐疏嗟老矣,佳辰乐事岂相关。
白话文翻译:
我在高处凭栏远眺,偶尔感到闲适,
看到游人来往,来来去去。
明月正悬在双阙之上,
远处传来歌声,令人陶醉。
金色的马车追逐着红色的帷幕,
红烛在纱帐中照亮了她的美丽面容。
与世渐行渐远,我不禁感叹年华已老,
这样的美好时光和欢乐的事物,难道与我还有关系吗?
注释:
- 凭高: 在高处。
- 寓目: 远望、观赏。
- 偶乘闲: 偶然有空闲的时候。
- 明月正临: 明月正挂在高处。
- 双阙: 指高楼大厦,象征皇宫。
- 九衢: 指城市的街道,代表繁华的场景。
- 黄金络马: 用金色装饰的马车。
- 朱幰: 红色的帷幕或车帘。
- 红烛笼纱: 红色蜡烛在纱帐中照明。
- 与世渐疏: 与世俗渐行渐远。
- 佳辰乐事: 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散文。他的作品常带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欢乐的节庆气氛,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显示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衰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节日欢乐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的感慨。诗人以高处为视角,悠然自得地观赏着四周的美景,游人往来的场景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乐趣。明月高悬,歌声悠扬,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夜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自己与世俗的距离,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对欢乐事物的无奈和淡漠,似乎在说即使外界再美好,自己也难以再参与其中,感受到其中的快乐。这种从欢乐到感伤的转折,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凭高寓目偶乘闲: 在高处观望,偶尔享受闲适的时光。
- 服游人见往还: 看到游人来来往往,生机勃勃。
- 明月正临双阙上: 明月高挂在两座高楼的上方,象征着宁静的夜晚。
- 行歌遥听九衢间: 远处传来的歌声,仿佛来自繁华的街道。
- 黄金络马追朱幰: 富贵的马车在追逐着红色的帷幕,展现节庆的热闹。
- 红烛笼纱照玉颜: 蜡烛的微光映照着女子的美丽容颜。
- 与世渐疏嗟老矣: 感叹自己逐渐与世隔绝,年纪已大。
- 佳辰乐事岂相关: 美好的时光与快乐的事情,又与我有何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黄金络马追朱幰”,表现金碧辉煌的场景。
- 比喻: “明月正临双阙上”将明月与高楼结合,增强空间感。
- 拟人: “行歌遥听”让歌声似乎有了生命,增添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衰老无奈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对快乐的渴望与失落。
意象分析:
- 高处: 象征视野开阔,代表着思考和反省。
- 明月: 象征着纯洁与宁静,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游人: 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生活的向往。
- 黄金络马、红烛: 代表着富贵与美丽,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凭高寓目”中的“寓目”是什么意思? A. 休息
B. 观看
C. 思考 -
在诗中,明月悬挂的地方是哪里? A. 山顶
B. 双阙上
C. 河边 -
诗人对“佳辰乐事”的态度是? A. 期待
B. 无奈
C. 开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深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情感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