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次中奉使契丹刘仲平出倅郓州同舍十有六人》

时间: 2025-01-17 08:32:16

鲜车百乘使龙庭,路指全燕古北平。

祖帐列仙修故事,行台诸部奏新声。

留犁挠酒知胡意,尺牍移书示汉情。

纳节便应归法从,中途已报制书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鲜车百乘使龙庭,
路指全燕古北平。
祖帐列仙修故事,
行台诸部奏新声。
留犁挠酒知胡意,
尺牍移书示汉情。
纳节便应归法从,中途已报制书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出使契丹的场景,作者乘坐着华丽的车马,向着北方的古地平原进发。祖先的帐篷中传承着仙人的故事,行台的各个部门奏响新的乐章。酒宴上,留守的犁耕者知道了胡人的意图,书信则传递着汉人浓厚的情感。接受朝廷的节令后,应该按规矩返回,而在途中已经接到发布的制书。

注释:

  • 鲜车:指华丽的马车,象征地位和权力。
  • 龙庭:指皇宫或朝廷,形容权力中心。
  • 全燕:指今河北一带,古称燕国。
  • 祖帐:指祖先的帐篷,常用以象征传统文化和历史。
  • 留犁:指留守的农民,暗指国家的基础。
  • 尺牍:指书信,古代文书的称谓。
  • 纳节:接受朝廷的命令或节令。

典故解析:

  • 修故事:指关于神仙或先贤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
  • 胡意:指对异族(如契丹等)的理解与认知,暗示了复杂的民族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婉约派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与契丹国交往频繁之时,诗人作为使者,体现了宋朝对外交流的愿望与策略。

诗歌鉴赏:

秦观的这首诗以出使契丹为背景,描绘了华丽的车马和丰盛的酒宴,表现了使者的尊贵与使命。诗中融合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传达了出使的使命,还表现了对祖先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通过生动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当时复杂的政治氛围与民族关系。

同时,诗中对酒的描写与对书信的强调,象征着使者在外交活动中既要懂得对方的意图,也要传递汉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外交策略的深刻理解。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秦观作为词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鲜车百乘使龙庭:开头描绘使者的华丽车队,象征地位与权力。
  • 路指全燕古北平:道路指向古代燕国的北平,体现出使者的使命感。
  • 祖帐列仙修故事:提到祖先的帐篷与传说,传达对传统的尊重。
  • 行台诸部奏新声:行台机构奏响新的乐章,象征新政的实施。
  • 留犁挠酒知胡意:农民通过酒宴了解外族意图,反映社会的广泛联系。
  • 尺牍移书示汉情:书信传递汉人的情感,展现交流的重要性。
  • 纳节便应归法从:接受节令后应按规矩返回,体现对法令的尊重。
  • 中途已报制书行:在途中已接到朝廷的命令,表明政治的迅速与高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鲜车百乘”与“路指全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隐喻:祖帐与仙修故事的提及,暗含对历史的敬仰与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反映了使者在外交中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

意象分析:

  • 鲜车:象征权力与地位。
  • :象征交际与友谊。
  • 尺牍:象征沟通与情感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鲜车百乘”中的“鲜车”意思是: A. 普通的马车
    B. 华丽的马车
    C. 破旧的马车
    D. 小型的马车

  2. 诗中提到的“胡意”指的是: A. 汉人的意图
    B. 外族的意图
    C. 农民的意图
    D. 诗人的意图

  3. “尺牍移书示汉情”中“示”的意思是: A. 隐藏
    B. 传达
    C. 书写
    D. 交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反映了对饮酒交友的重视,但更多表现的是豪放与洒脱。
  • 杜甫《春望》: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感慨,情感基调与秦观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秦观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