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莘老游龙洞》
时间: 2025-01-14 08:0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苇萧传火度冥冥,乍入清都醉魄醒。
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钟碧,门外天横数尺青。
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中,稻草和芦苇的火光闪烁,刚刚进入这清幽的地方,心灵似乎也随之清醒。
草木隐藏在月光下的崖壁,像凤尾一样垂落,风声在阴暗的山洞中夹杂着龙腥的气味。
洞壁间的泉水积蓄着碧绿如千钟的水,门外的天空仿佛横亘着几尺的青色。
我更想借着手杖停留片刻,却怀疑这朝市的繁华已经持续了千年。
注释
- 苇萧:指芦苇和萧条的景象,暗指自然环境的荒凉。
- 冥冥:形容昏暗不明的状态。
- 清都:指清幽的地方,可能是指山水之间的隐居地。
- 凤尾:形容草木的垂落状态,像凤凰的尾羽。
- 龙腥:指龙的腥味,暗含神秘和奇特的气息。
- 千钟碧:形容泉水的清澈和丰富,千钟比喻数量之多。
- 仗筇:借着手杖支撑,表示想要停留的愿望。
- 朝市:早晨的集市,象征繁华和喧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后因政治原因受到贬谪。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和莘老游龙洞》是秦观在游历龙洞时的创作,表达了他在宁静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心灵觉醒与对繁华喧嚣的反思。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的沉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篇“苇萧传火度冥冥”,用火光映照出夜的神秘,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仿佛在自然中迷失。接着,诗人通过“草隐月崖垂凤尾”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相结合,展现了草木在月光下的美丽,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气息。
“风生阴穴带龙腥”,则为诗增添了一种奇幻的色彩,暗示着山洞的深邃和不可知。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将龙的腥味与自然结合,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最后两句“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表达了诗人对清幽时光的留恋与对繁华市井的反思。诗人在此刻意识到,虽然想要停留在这份宁静中,但外面的世界依然在喧嚣着,仿佛这一切的繁华已经持续了千年。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富有层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之美中的沉醉,同时也引发了对世俗繁华的思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秦观的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苇萧传火度冥冥:在昏暗的夜色中,芦苇与火的光亮交相辉映,传达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乍入清都醉魄醒:初次来到这样清幽的地方,令人心灵为之一振,仿佛从沉醉中苏醒。
- 草隐月崖垂凤尾:草木在月光下隐匿,像凤凰的尾巴一样低垂,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风生阴穴带龙腥:风从阴暗的洞穴中吹来,夹带着龙的腥味,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壁间泉贮千钟碧:洞壁间的泉水如同千钟一般清澈明亮,象征着自然的丰盈。
- 门外天横数尺青:门外的天空仿佛横亘着几尺的青色,展现出一种辽阔的景象。
- 更欲仗筇留顷刻:诗人想要借着手杖停留片刻,表现了对这美好时光的留恋。
- 却疑朝市已千龄:然而,诗人对外界繁华的反思,让他感到这一切似乎已经持续了千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千钟”,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生阴穴”,赋予风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思考,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市井的感慨,体现了秦观在追求自然与内心平和之间的挣扎与反思。
意象分析
- 苇萧:象征着自然的清幽与孤寂。
- 凤尾:象征高雅与美丽,带有灵动的气息。
- 龙腥:象征神秘与不可知的力量。
- 千钟碧:象征自然的丰盈与清澈。
- 天横数尺青:象征辽阔与自由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苇萧传火”中的“传火”指什么?
- A. 点燃火焰
- B. 火光闪烁
- C. 传递火种
-
“更欲仗筇留顷刻”中的“仗筇”是什么意思?
- A. 依靠手杖
- B. 借助力量
- C. 行走的工具
-
诗人对“朝市”的看法是什么?
- A. 赞美
- B. 疑虑
- C. 忽略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问答》:同样表现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平和,但王维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虽然主题相近,但李白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秦观诗词研究》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