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海康书事十首
作者: 秦观 〔宋代〕
原文展示:
粲粲庵摩勒,作汤美无有。
上客赋骊驹,玉奁开素手。
那知苍梧野,弃置同刍狗。
荆山玉抵鹊,此事繇来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但也暗含了一种无奈和失落。诗中提到的庵堂是清幽的,汤水的美味却未能吸引到真正的访客。诗人感叹,虽然有上宾来访,他们的豪华与优雅却未能留住他。诗人心中感到孤独与被遗弃,仿佛在苍梧的野外被抛弃的狗,感受到一种被社会遗忘的悲哀。最后提到荆山与玉,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遥不可及,叹息这种情感由来已久。
注释:
- 粲粲:光辉灿烂的样子,形容庵堂的美丽。
- 摩勒:指一种香料或调味品,这里可能隐喻生活的奢华。
- 骊驹:骊马,常用来形容优秀的马或比喻优秀的人。
- 玉奁:形容精美的容器,象征着高雅与富贵。
- 苍梧:古地名,象征着荒凉与孤独。
- 同刍狗:意指像被抛弃的狗一样,表达了诗人的失落感。
典故解析:
- 苍梧: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以象征孤独与无助,出自《楚辞》。
- 荆山:荆山在古典文献中常用来比喻美丽而遥远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与李清照等人齐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秦观身处某种困境时写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常常在庵堂中修身养性,诗中描绘的场景与他们的追求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面上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庵堂和高雅的客人,但实际上却透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比上客的光辉与自身的黯淡,表达了对被社会遗忘的无奈。用“弃置同刍狗”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既表现了自我贬低的情绪,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诗情感真挚,细腻且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之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粲粲庵摩勒”:描绘庵堂的清幽与美丽,隐含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作汤美无有”:虽然环境美好,但却缺少真正的享受,暗示生活的空虚。
- “上客赋骊驹”:上宾的到来让人感到光鲜亮丽,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却无法消散。
- “弃置同刍狗”:自我贬低,感叹自己如被抛弃的狗一样,无人问津。
- “荆山玉抵鹊”:美好而遥远的事物,让人感受到手中无物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的失落比作被抛弃的狗,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庵堂: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养。
- 骊驹:象征着优秀与高贵,却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羡慕与无奈。
- 苍梧:象征孤独与被遗弃的情感。
- 荆山:美好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粲粲”的意思是什么?
- A. 光辉灿烂
- B. 黯淡无光
- C. 寂静无声
- D. 复杂多变
-
“弃置同刍狗”中,诗人用狗做比喻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自卑与孤独
- C. 快乐
- D. 忍耐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秦观的《海康书事》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有对人生感悟的描写,但秦观更侧重于孤独的感受,而李清照则常表现出对爱情的追忆与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