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
时间: 2025-01-04 09:0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伽梵相含空虚,化人分段同璠璵。
尔来示灭二千岁,真骨万里传中区。
钱塘有尼号法照,得自禁掖藏金铺。
欲因此胜高构阁,假设象似开群愚。
偶从好事至霅上,持出瞻玩相欢娱。
灵牙宝色玉不如,上有无数光明珠。
庄严一一出御帑,蜿蜒绣袋荣砗磲。
是时宾客尽上士,回向已登十地初。
殷勤称赞出软语,坐人顾眄惊俗污。
因悲人生信如梦,浪逐声劫霜鬓须。
一源清净谁复无,枉入诸趋更崎岖。
愿因今日诣真际,古松白日常萧疏。
乃知金仙妙难测,余润普及沾凡枯。
况复老尺亦才辩,朱甍碧凡非难图。
行看迢嶢倚青嶂,翁妪颂说倾三吴。
白话文翻译
薄伽梵(佛)在空虚中相互包容,化人与人之间的分隔就像璠璵(美玉)一般。自从示灭(释迦牟尼入灭)以来,已过去两千年,真骨(佛的遗骨)万里传送到中原。钱塘有位尼姑名叫法照,她从禁宫中得到了藏金的佛牙。希望能因此超越高楼阁,假借这些象征而开启众人的愚昧。偶然从好事之人来到霅水(即今浙江省),拿出佛牙供人瞻仰,大家欢喜玩赏,心情愉悦。灵牙的宝色比不上玉,上面有无数的光明珠。庄严的每一件都来自于御帑(皇室的宝库),蜿蜒的绣袋中装着荣华的砗磲(海螺)。那时,宾客都是上士,回向(往生)已登上十地(菩萨位阶)初。殷勤的赞美用柔和的言辞说出,坐在那里的众人惊讶于世俗的污秽。因而悲叹人生信仰如梦,浪逐声劫(声波)霜鬓须(白发)。一源清净谁又没有呢,徒然走入各种歧途更为崎岖。希望能因今日到达真际(真实的境界),古松在白日下常常显得萧疏。乃知金仙的妙理难以测度,我的润泽普及而沾染凡人的枯燥。况且老者也才智双全,朱红的屋脊和碧绿的山川并不难画。行走在迢遥的路途上,依傍青山,翁妪(老翁和老太太)颂说倾倒三吴(即指整个吴地)。
注释
- 薄伽梵:指佛,尤其是释迦牟尼。
- 璠璵:美玉,象征美好和珍贵。
- 示灭:佛陀入灭。
- 真骨:释迦牟尼的遗骨。
- 法照:钱塘地区的一位尼姑。
- 高构阁:指高楼大厦。
- 灵牙:指佛牙,具有圣物的象征。
- 御帑:皇帝的宝库。
- 十地:菩萨所修的十个阶段。
- 殷勤:热情周到。
- 信如梦:信仰和人生如梦幻般不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以婉约词著称。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常描写个人的情感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佛教影响盛行的时代。诗人陪同李公择观看金地佛牙,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及对人生短暂、信仰如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体诗的结构,内容则围绕佛教的哲学与人生态度展开。诗人以佛牙为引子,谈及释迦牟尼的教义及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开篇用“薄伽梵相含空虚”描绘了佛教的空灵和包容,接着通过对佛牙的细致描写,表现出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诗中提及的“灵牙宝色玉不如”,强调佛教教义的无价和重要性,超越了物质的享受。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慨与对信仰的追寻,特别是“因悲人生信如梦”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迷惘的感受。诗的最后提到“翁妪颂说倾三吴”,展现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对佛教的赞美与追求,暗示着文化与信仰的交融。
秦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伽梵相含空虚:佛教的核心思想,即空性与包容。
- 化人分段同璠璵:人类的分隔如美玉般珍贵,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尔来示灭二千岁:自释迦牟尼入灭以来,佛教已传承两千年。
- 真骨万里传中区:佛教的真理与遗产广泛传播。
- 欲因此胜高构阁:希望借助佛教文化超越世俗。
- 灵牙宝色玉不如:佛牙的神圣超越了世间的珍宝。
- 因悲人生信如梦:对人生短暂与信仰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生信如梦”,展现人生的虚幻。
- 对仗:如“朱甍碧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灵牙象征佛教的精神财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对人生虚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探讨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伽梵:象征佛教的智慧与慈悲。
- 灵牙:象征佛教的神圣与珍贵。
- 高构阁:象征世俗的繁华与虚空。
- 青嶂:象征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薄伽梵”指的是哪个宗教的核心人物?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伊斯兰教
-
诗中提到的“灵牙”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佛教的精神财富
- C. 自然的光辉
- D. 人际关系的复杂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生活的快乐
- B. 对佛教的敬仰与人生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李白与秦观的作品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个体的情感表达,而秦观则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探讨与哲学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