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殷雷终日在前山,风卷云环意作难。 泊暮有怀空伫立,忽然飞雨到阑干。
白话文翻译:
整天都能听到前山传来雷声,风卷云绕,心情难以平静。 傍晚时分,心中有所思,空自伫立,突然间飞雨打湿了栏杆。
注释:
- 殷雷:沉闷的雷声。
- 前山:指诗中所见的前方山脉。
- 风卷云环:形容风势强劲,云层环绕。
- 意作难:心情难以平静。
- 泊暮:傍晚时分。
- 有怀:有所思。
- 空伫立:无所事事地站立。
- 飞雨:突然而来的雨。
- 阑干:栏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思绪。城南书院是他的讲学之地,诗中可能蕴含了他对学问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殷雷终日在前山”,以沉闷的雷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次句“风卷云环意作难”,进一步以风卷云绕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挣扎。后两句“泊暮有怀空伫立,忽然飞雨到阑干”,则通过傍晚时分的静思与突如其来的飞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殷雷终日在前山”,通过“殷雷”这一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感知,同时也可能隐喻内心的动荡。
- 次句“风卷云环意作难”,以风卷云绕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不安与困惑。
- 第三句“泊暮有怀空伫立”,通过“泊暮”与“空伫立”,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的孤独与沉思。
- 末句“忽然飞雨到阑干”,以突如其来的飞雨,象征了诗人内心的突然波动,同时也增添了诗的动态美。
修辞手法:
- 比喻:“殷雷”比喻内心的动荡,“风卷云环”比喻心情的复杂与难以平静。
- 拟人:“风卷云环”中的“卷”和“环”赋予了风和云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泊暮有怀空伫立”与“忽然飞雨到阑干”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孤独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殷雷:象征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 风卷云环:象征心情的复杂与难以平静。
- 泊暮:象征孤独与沉思的时刻。
- 飞雨:象征内心的突然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殷雷”象征什么? A. 内心的动荡 B. 自然界的雷声 C. 战争的威胁 D. 丰收的预兆
-
“风卷云环意作难”中的“意作难”是什么意思? A. 心情难以平静 B. 风和云难以控制 C. 天气变化无常 D. 人生道路艰难
-
诗中的“泊暮有怀空伫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人生的思考,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孤独,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