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

时间: 2025-01-19 21:22:59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

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

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

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 张栻 〔宋代〕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 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 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 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

白话文翻译:

在溪园平坦宽广的地方,非常适合在雪中游览。 树木的疏密随着雪的变化而千变万化,高低起伏的山丘都覆盖着同样的雪。 寒冷中能感受到松树的坚韧,静谧中能听到竹子的幽幽声响。 是否还有老朋友在这里,能够一起观赏小舟在雪中缓缓前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疎密:指树木的稀疏和密集。
  • 千变:形容雪景变化多端。
  • 高低共一丘:指无论高低,山丘都被雪覆盖。
  • 松节劲:松树的枝节显得坚韧。
  • 竹声幽:竹子发出的声音显得幽静。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寄给友人周功父的,描述了周功父溪园中的雪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雪中溪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安详的氛围。诗中“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一句,巧妙地描绘了雪后景色的变化,而“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则通过松竹的形象,传达了坚韧和宁静的情感。最后两句询问是否有故人相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描述溪园的宽广平坦,非常适合在雪中游览。
  2. 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描绘雪后树木的疏密变化和山丘的统一雪景。
  3. 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通过松树的坚韧和竹子的幽声,传达寒冷中的坚韧和宁静。
  4. 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希望能有故人相伴观赏雪中小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中的“疎密”与“高低”,“千变”与“共一丘”形成对仗。
  • 拟人:如“寒知松节劲”中的“知”字赋予松树以人的感知能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中溪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宁静。
  • 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 竹:象征高洁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疎密看千变”描述的是什么? A. 雪的变化 B. 树木的变化 C. 山丘的变化 D. 小舟的变化

  2. “寒知松节劲”中的“松节劲”象征什么? A. 松树的柔软 B. 松树的坚韧 C. 松树的脆弱 D. 松树的茂盛

答案:

  1. B. 树木的变化
  2. B. 松树的坚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一为雪景,一为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特色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栻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