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二十五日安之以诗二绝见招作真率会光以
杯盘丰腆胜陶令,园沼繁华减白家。
惆怅佳辰掩蓬荜,不陪高会赏邻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惋惜和对聚会的无奈。诗中提到的“丰腆”形容宴席丰盛,超过了陶渊明的境界;而“繁华”则暗示园中花木繁盛,胜过了白居易的生活。作者却因无缘参加高会而感到惆怅,无法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心中充满了失落与遗憾。
注释
- 丰腆:形容宴席丰盛。
- 陶令:指陶渊明,代表一种清淡雅致的生活。
- 白家:指白居易,代表一种繁华热闹的生活。
- 惆怅:感到失落和伤感。
- 蓬荜:指简陋的居所。
- 高会:指高雅的聚会。
- 邻花:指邻居的花,暗指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儒家思想,强调治国理政的道德伦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正值三月,正是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可能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参加与友人的聚会,表达了对友谊及春光的向往和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失落。开篇二句中,诗人通过对比,描绘了丰盛的宴席与繁华的园林,突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陶渊明及白居易两位诗人的名字在这里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更是两种生活态度的象征:一种是追求简淡自然的生活,另一种是享受繁华热闹的生活。诗人对比二者,实际上反映了他自己内心的挣扎。
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独白,诗人虽然身处佳辰美景之中,但因无法与友人一同欢庆而感到惆怅。这种失落感让原本美好的春光变得黯淡,诗人用“蓬荜”与“高会”来强调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表露出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抒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杯盘丰腆胜陶令:描绘出宴席的丰盛,超越了陶渊明的简单生活,强调物质的丰富。
- 园沼繁华减白家:指园中的花木繁盛,比起白居易的生活更加热闹,显示出环境的美好。
- 惆怅佳辰掩蓬荜: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居所简陋与美好时光的对比,增添了愁苦感。
- 不陪高会赏邻花:表明因无法参与聚会而感到孤单,对比邻居的欢乐与自己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展示生活的两种态度。
- 比喻:将“佳辰”与“高会”比作生活中的美好事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杯盘丰腆”与“园沼繁华”,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因无法共享而产生的惆怅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杯盘:象征丰盛的宴席,反映出物质生活的富裕。
- 园沼: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表现出春天的繁荣。
- 佳辰:象征美好的时光,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欢聚。
- 蓬荜:代表简陋的居所,映衬出诗人的孤独感。
- 邻花:象征着他人生活中的美好,传达出一种羡慕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A. 白居易
B. 陶渊明
C. 李白
D. 杜甫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恐惧 -
诗中提到的“高会”主要指什么? A. 高尚的聚会
B. 高耸的山会
C. 高级的宴席
D. 高昂的费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虽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倾向于个体的内心世界,而后者则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的流动。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读》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