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新铸鬴斛与今太府寺尽及权衡若合符契复》

时间: 2025-01-19 20:53:38

裁筩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鬴斛成。

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

即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

若欲世人俱信服,凤皇再集颍川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云新铸鬴斛与今太府寺尽及权衡若合符契复
裁筩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鬴斛成。
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
即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
若欲世人俱信服,凤皇再集颍川城。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新的铸造的权衡与现在的太府寺一样,具有完美的契合。
经过长久的努力,终于将黍米研磨得精细,更何况新修的权衡已经完成。
难道可以简单地以口头之争来衡量吗?我所期望的是淳厚古朴的情感能够影响世人。
说到乐律,它们应该与现在的标准相符,但我担心箫韶的音乐会像郑国的声音一般。
如果想要让世人都信服,那就需要凤皇再次聚集在颍川城。

注释:

  • 鬴斛:古代的一种衡器,常用于量度粮食等物品。
  • 裁筩:指调整乐器的音律。
  • 箫韶:古代的乐曲,代表美好的音乐。
  • 郑声:指郑国的音乐,常被视为不雅的声音。
  • 凤皇: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资治通鉴》。他在政治上主张保守,反对王安石等人的变法,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值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诗中通过对古代乐器与音乐的探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对现代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对古代乐器与权衡的讨论,反映了司马光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人心变化的关注。诗中“裁筩累黍久研精”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细致工艺的追求,以及对时间的尊重与沉淀。通过“岂校忽微争口语”的反问,诗人质疑当下对口头争论的重视,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古老而质朴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人性中最为珍贵的部分。

“即言乐律符今尺”,表明诗人在乐律方面的关注,强调古代音乐的科学性与和谐性;而“但恐箫韶似郑声”的担忧则反映了对现实音乐风格变迁的失望。这种对比不仅是对古与今的反思,也揭示了文化认同的复杂性。

最后一句“若欲世人俱信服,凤皇再集颍川城”,通过神话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呼唤一种让人心归向的文化归属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云新铸鬴斛与今太府寺尽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有人说,新铸的权衡与如今的太府寺一样,契合。
  2. 裁筩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鬴斛成:经过长久的努力,终于将黍米研磨得精细,更何况新修的权衡已经完成。
  3. 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难道可以简单地以口头之争来衡量吗?我所期望的是淳厚古朴的情感能够影响世人。
  4. 即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说到乐律,它们应该与现在的标准相符,但我担心箫韶的音乐会像郑国的声音一般。
  5. 若欲世人俱信服,凤皇再集颍川城:如果想要让世人都信服,那就需要凤皇再次聚集在颍川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皇”的集聚比喻为人心的归向,象征理想的人文环境。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手法,如“裁筩累黍”和“新修鬴斛”,增强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加强语气,表达对当下现象的不满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思考,强调古代技艺与乐律的重要性,以及对人心向往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鬴斛:象征衡量与公正。
  • :代表音乐和文化的传承。
  • 凤皇:象征理想的社会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鬴斛”主要用于: A. 音乐
    B. 衡量
    C. 饮食

  2. “岂校忽微争口语”中,诗人想表达的意思是: A. 口头争论无意义
    B. 口头争论很重要
    C. 诗歌的价值

  3. “凤皇再集颍川城”中的“凤皇”象征: A. 祥瑞与理想
    B. 战争与胜利
    C. 财富与荣华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对现实的思考及历史的追索。
  • 李白《将进酒》:对古代文化与豪情的表达。

诗词对比:

  •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作品在对待传统与变革的态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司马光更倾向于保守与传统,而王安石则提倡变法与创新。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历史著作,了解其思想背景。
  • 《宋诗三百首》:收录众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比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