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权先辈归觐信安》

时间: 2025-01-19 16:00:06

衣彩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衣彩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返回,穿着华丽的衣裳,身上散发着兰花的香气。马儿在芳草丛中嘶鸣,渡过小河,门前的百花塘已被轻轻关闭。黄昏时分,野外的景色与亭台相映成趣,水边的声音让人感到凉爽,正适合在小斋的松岛上,重叠的树叶覆盖了书堂。

注释:

  • 衣彩:华丽的衣服。
  • :指兰花,象征高雅。
  • 马嘶:马的叫声。
  • 芳草渡:芳香的草地旁的小河。
  • 门掩:门轻轻关闭。
  • 百花塘:盛开百花的池塘。
  • 野色:野外的景色。
  • 亭台:小亭子,建筑物。
  • 滩声:水边的声音。
  • 枕簟凉:在凉爽的席子上休息。
  • 小斋:小书房。
  • 松岛:松树环绕的小岛。
  • 重叶:交叠的树叶。
  • 覆书堂:遮盖书房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 900年-约 970年),字子昂,号隐者,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晚年曾任职于宰相。在诗歌创作上,赵嘏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归途场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心境。诗的开头“衣彩独归去”便引入了一个身着华丽衣服的归者,给人一种孤独而高雅的形象。接着“马嘶芳草渡”描绘了自然的生机,马的嘶鸣和芳草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的中间部分“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则转向黄昏时分的宁静,水边的声音和凉爽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放松。最后一句“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则展现出归者在小斋中的悠闲,隐含着对知识与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衣彩独归去”:独自一人归来,身着华丽的衣服,表现了归者的身份与气质。
    • “一枝兰更香”:即使只有一枝兰花,也显得更加芬芳,隐含了孤独中的美。
    • “马嘶芳草渡”:马儿在芳香的草地上嘶鸣,暗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门掩百花塘”:门轻轻关闭,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 “野色亭台晚”:黄昏时分,野外的景色与亭台交相辉映。
    • “滩声枕簟凉”:水边的声音带来清凉,营造出一种舒适的环境。
    • “小斋松岛上”:小书房在松树环绕的小岛上,暗示了隐逸的生活。
    • “重叶覆书堂”:交叠的树叶覆盖着书堂,象征着安静与学习。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的香气比作高雅,暗示归者的品位。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例如“衣彩”与“一枝兰”。
    • 拟人:通过马的嘶鸣赋予自然生命,使画面生动。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归途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意象分析:

  • 衣彩:象征华丽与身份。
  • 兰花:象征高雅与孤独之美。
  • 芳草:象征生机与自然之美。
  • 亭台:象征宁静的生活空间。
  • 松岛:象征隐逸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衣彩独归去”中的“衣彩”指的是什么? A. 简朴的衣服
    B. 华丽的衣服
    C. 破旧的衣服

  2. 诗中提到的“马嘶芳草渡”意指? A. 马在草地上叫
    B. 马在河中游
    C. 马在山上跑

  3. 诗的最后一句“重叶覆书堂”的意思是? A. 树叶遮住了书房
    B. 书房里有很多书
    C. 书房里有很多松树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隐逸的生活,但赵嘏更侧重于送别之情,而王维则强调友人间的对话与交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