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

时间: 2025-01-19 16:49:08

竹外池塘烟雨收,送春无伴亦迟留。

秦城马上半年客,

潘鬓水边今日愁。

气变晚云红映阙,风含高树碧遮楼。

杏园花落游人尽,独为圭峰一举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
竹外池塘烟雨收,
送春无伴亦迟留。
秦城马上半年客,
潘鬓水边今日愁。
气变晚云红映阙,
风含高树碧遮楼。
杏园花落游人尽,
独为圭峰一举头。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了,我独自游玩在慈恩寺的南池边。
竹林外的池塘上,烟雨刚刚散去,
送走春天的我,孤独无伴,心情也显得迟滞。
在秦城的马背上,我已经是半年客了,
今日站在水边的我,愁眉苦脸。
晚霞染红了天空,辉映着宫阙,
微风轻拂,高树掩映着楼阁。
杏园的花瓣已经落尽,游人也已散去,
我却只为那圭峰,抬头仰望。

注释:

  • 竹外:指竹子之外的地方。
  • 池塘:指池水,通常用于指代静谧的水域。
  • 烟雨:细雨如烟,形容天气阴沉细雨纷飞的景象。
  • 秦城:古代名城,指代长安。
  • 潘鬓:指潘江的水边,潘鬓即是指发鬓。
  • 圭峰:指高耸的山峰,特指特定的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楚江,唐代诗人,出身于江南,曾任职于朝廷。赵嘏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描绘山水与游历,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末时节,诗人在慈恩寺的南池独自游玩,感受到春天的逝去与孤独之情。背景中隐含了诗人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尽”为引子,展现了作者在春末游览慈恩寺南池的孤独心情。首联“竹外池塘烟雨收”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烟雨散去,春天的气息仿佛也随之消逝。接下来的“送春无伴亦迟留”则透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没有伴侣相伴的他,送别春天显得格外迟滞,情感愈加深沉。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秦城马上半年客”与“潘鬓水边今日愁”两句,诗人把自己的身份和心境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他在长安的漂泊与无奈。半年客的身份,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半部分“气变晚云红映阙”,描绘了晚霞映衬下的宫阙,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杏园的花落,游人散去,唯独自己在这里仰望着圭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整首诗意境深远,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孤独的细腻感受,展现了赵嘏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外池塘烟雨收:描绘出竹林之外的池塘,烟雨刚刚散去的情景,给人以清新之感。
  2. 送春无伴亦迟留:表达送走春天的孤独,显得分外迟滞。
  3. 秦城马上半年客:暗示自己在长安已漂泊半年,感情复杂。
  4. 潘鬓水边今日愁:在水边愁苦,表达了心中的烦恼。
  5. 气变晚云红映阙:晚霞映衬着宫阙,展现出美丽而又略显忧伤的景象。
  6. 风含高树碧遮楼:微风轻拂,高树遮掩了楼阁,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7. 杏园花落游人尽:杏花凋落,游人散去,体现出春天的结束。
  8. 独为圭峰一举头:最后抬头仰望圭峰,表现出对美的向往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雨收”,将雨水比作烟,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气变晚云红映阙”,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含”,赋予风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与游人的散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全诗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春末则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 :象征坚韧与清雅,增添了诗的自然气息。
  • 池塘:静谧的水域,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杏园:春天花开的地方,象征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城”指的是哪个古代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D. 杭州

  2. “杏园花落游人尽”中的“游人”意指什么? A. 朋友
    B. 游览的人
    C. 游泳者
    D. 诗人

  3. 诗人独自游玩的地方是哪个? A. 西湖
    B. 慈恩寺南池
    C. 黄山
    D. 泰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赵嘏的《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赵嘏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豪情。两者在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