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平驿作》

时间: 2025-01-06 07:40:02

茫茫菰草平如地,渺渺长堤曲似城。

日暮未知投宿处,逢人更问向前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平驿作
作者:张籍 〔唐代〕

茫茫菰草平如地,
渺渺长堤曲似城。
日暮未知投宿处,
逢人更问向前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景象,作者在茫茫的菰草之中,看到的平坦如同大地,远处的长堤弯曲,仿佛城墙一般。傍晚时分,作者不知道该在哪里过夜,遇到行人时便向他们询问前方的路途。

注释: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 菰草:一种生长在湿地的植物,常用于水边。
  • 渺渺:形容细微和远,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
  • 长堤:指长长的堤坝。
  • 投宿处:住宿的地方。
  • 逢人:遇到路人。
  • 向前程:询问前面的路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籍,唐代诗人,字季直,号宗悫,出生于河南,后仕于朝廷。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生活和自然景象。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反映了张籍在旅途中的惆怅和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漂泊生活和对归宿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重平驿作》是一首充满旅途感慨的诗,诗人将宽广的自然景色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首句“茫茫菰草平如地”以生动的意象刻画出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表明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接下来的“渺渺长堤曲似城”,则通过对长堤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与不安,仿佛这长堤是通往未知的城池,象征着人们在生活旅程中的不确定性。

“日暮未知投宿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困惑与无助,黄昏时分的迷茫与不安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这一情景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反映,更是对游子心态的深刻描绘,表现出一种对归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惶恐。最后一句“逢人更问向前程”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在旅途中对他人依赖与交流的渴望,反映出一种人际关系的温暖。

整首诗在简练中却充满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茫茫菰草平如地:描绘了广阔的菰草地,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象征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单调与荒凉。
    • 渺渺长堤曲似城:描绘长堤的曲折,暗示着未来的不可预测,营造出一种曲折的人生旅途的感觉。
    • 日暮未知投宿处:表达诗人面临的困境,傍晚时分仍未找到归宿,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 逢人更问向前程:通过询问路人,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表现出旅行中的孤独与对他人的依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堤比作城墙,增强了对环境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茫然,表达了对人生和归宿的思考,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意象分析:

  • 菰草: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繁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宿的渴望。
  • 长堤: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曲折与不确定,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惶恐。
  • 日暮: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菰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动物
      • C. 一种山脉
    2. 诗人询问路人的原因是什么?
      • A. 找寻食物
      • B. 询问未来的路途
      • C. 寻找朋友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旅行的快乐
      • B. 对归宿的渴望与迷茫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旅夜书怀》:李白的旅途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在高处的感慨,带有对人生与时光的深刻思索。
  • 诗词对比

    • 张籍的《重平驿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旅途中的感慨,但《重平驿作》更加注重对内心迷茫的刻画,而《登鹳雀楼》更侧重于壮阔景色带来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