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

时间: 2025-01-19 18:59:33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没蕃故人
唐代: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白话文翻译:

前年我在月支戍守时,城下全军覆没。
与蕃汉断绝了消息,生死长久分离。
无人来收拾废弃的帐篷,归来的马识得残破的旗帜。
想要祭奠故友,却怀疑你是否还在,天涯之际我只能在此悲哭。

注释:

字词注释

  • 戍月支:指戍守在月支(地名)。
  • 没全师:全军覆没,指大规模的战斗失败。
  • 蕃汉:指边境的少数民族。
  • 废帐:废弃的军营帐篷。
  • 归马:回归的马匹。
  • 残旗:破损的军旗。
  • :祭奠,表示对逝去的人的怀念。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到的“全师没”,反映了唐代边境战争的惨烈,尤其是边塞诗常常以战争作为背景,表现士兵的悲惨命运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希声,号东山,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战争场景与士兵的悲苦,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境动乱时期,战争频繁,士兵常常与家乡和故人失去联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没蕃故人》是一首富有深情与沉重感的边塞诗,张籍在诗中通过对战争的回忆,唤起了读者对逝去生命的敬畏与对故人的思念。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戍守的环境与全军覆没的惨状,直接展现出战争的悲惨与无情;而“蕃汉断消息”则进一步强调了战斗的孤独与绝望,仿佛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被战争割裂。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描绘了战后的凄凉与无助,废弃的帐篷和残破的旗帜不仅象征着战斗的结束,更是战士们心理上的创伤。最后两句“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与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练,蕴含着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战争的控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年戍月支: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月支的戍守生活,带有时间感。
  • 城下没全师:直接表述战争的惨败,令人震惊的事实。
  • 蕃汉断消息:表明战后与外界的隔绝,增加了孤独感。
  • 死生长别离:表达了战士与家乡、故人之间的生死离别。
  • 无人收废帐:突显战后无人问津的冷清与凄凉。
  • 归马识残旗:马识得残破的旗帜,寓意着战士们的失落与悲惨记忆。
  • 欲祭疑君在: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却又充满不确定性。
  • 天涯哭此时:最后的悲鸣,传达出诗人的绝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死生长别离”与“无人收废帐”,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废帐、残旗象征战后的无情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悟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帐:象征破碎的生活与无情的战争。
  • 残旗:象征失去的荣耀与悲惨的历史。
  • 天涯:象征距离与无法抵达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戍守?
    A. 月支
    B. 长安
    C. 洛阳
    D. 汉中

  2. 诗中提到“全师没”是指什么?
    A. 胜利
    B. 全军覆没
    C. 撤退
    D. 和平

  3. “欲祭疑君在”中的“疑君”指的是谁?
    A. 亲人
    B. 故友
    C. 将军
    D. 对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张籍的《没蕃故人》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通过景象表达思乡与怀念,但张籍更偏向于战争的悲伤,而王之涣则以壮丽的景色传达希望与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