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家观画》

时间: 2025-01-01 12:49:03

冰蚕吐丝织纤纨,妙娥貌。

玉轻邯郸。

曲眉浅脸鸦发盘,

白角莹薄垂肩冠。

铜青罗日月团,

红裙撮晕朝霞乾。

手中把笔衵小字,

字以通情形以观。

形随画去能长好,

岁岁年年应不老。

相逢熟识眼生春,

重伴忘忧作萱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冰蚕吐丝织纤纨,妙娥貌。 玉轻邯郸。曲眉浅脸鸦发盘, 白角莹薄垂肩冠。 铜青罗日月团,红裙撮晕朝霞乾。 手中把笔衵小字,字以通情形以观。 形随画去能长好,岁岁年年应不老。 相逢熟识眼生春,重伴忘忧作萱草。

白话文翻译:

冰蚕吐出的丝编织成细纱,像那美丽的女子。她的容貌如同轻盈的玉石,眉目曲线、脸庞浅淡,乌黑的头发盘成高髻,白色的冠冕轻柔垂肩。铜青色的罗衣上绘有日月团,红色裙子如朝霞般绚烂。她手中握着笔,写着细小的字,字里行间传达情感,画面上所呈现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随画而去,长久保持美好,年年岁岁依然不衰。相逢时熟悉的眼神如春日般温暖,再次相伴,忘却忧愁,如同萱草般自在。

注释:

  • 冰蚕:一种产丝的虫子,丝质细腻。
  • 纤纨:细薄的丝织物。
  • 妙娥:形容女子美丽的外貌。
  • 邯郸:古代地名,象征美丽。
  • 铜青:一种颜色,象征华美的衣物。
  • 萱草:古代传说可以忘忧的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云谷,宋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曾任地方官。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当世家观画是在梅尧臣的创作时期,正值宋代文化繁荣,文人雅士对书画艺术的追求达到高潮。诗中描绘的女子和画作,反映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对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当世家观画》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女子与画作的生动场景。开篇的“冰蚕吐丝织纤纨”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轻柔细腻的世界,透露出一种优雅的气息。接下来,通过对女子容貌的描绘,诗人使用了“玉轻邯郸”这样的比喻,不仅突显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其身份的高贵。

诗中关于服饰的细致描写,如“铜青罗日月团,红裙撮晕朝霞乾”,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华丽与生动。接下来的“手中把笔衵小字”,则展现了女子的才情与艺术气息,表明这个美丽的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有内在的修养与智慧。

整首诗在结构上体现了和谐与统一,结尾的“相逢熟识眼生春”,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诗人通过对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淡然,展现了他对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蚕吐丝织纤纨:以冰蚕的丝织成细纱,象征着美的细腻。
  2. 妙娥貌:引入美丽女子的形象,初步设定主题。
  3. 玉轻邯郸:用玉来比喻女子的轻盈与美丽。
  4. 曲眉浅脸鸦发盘:细致描写女子的眉眼及发型,极富画面感。
  5. 白角莹薄垂肩冠:描绘女子头饰的轻盈,增加了整体的美感。
  6. 铜青罗日月团:衣物上的图案象征着华丽与生动。
  7. 红裙撮晕朝霞乾:裙子的色彩如同朝霞,增添了动感与美感。
  8. 手中把笔衵小字:女子的才情通过书写展现。
  9. 字以通情形以观:字句中传达情感,画面中体现生动。
  10. 形随画去能长好:形象与画作相融,传达持久的美。
  11. 岁岁年年应不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
  12. 相逢熟识眼生春:重聚的喜悦,象征春天的生机。
  13. 重伴忘忧作萱草:友情的温暖,如萱草般让人忘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轻邯郸”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将画作与形象相连,赋予情感。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形成和谐的对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蚕:象征细腻与纯洁。
  • 妙娥:美的化身,体现对女性美的赞美。
  • 铜青、红裙:色彩的运用丰富了形象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冰蚕吐丝织纤纨”中的“冰蚕”指的是: A. 一种虫子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书法
    D.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红裙”象征着: A. 忧愁
    B. 美丽与朝霞
    C. 贫穷
    D. 神秘

  3. “岁岁年年应不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恐惧
    B. 对生命的希望与期待
    C. 对美的追求
    D. 对友情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物与美丽女子为题材,但李白的语言更加豪放,情感更加奔放。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自然之美,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研究宋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 《梅尧臣研究》:对梅尧臣生平与作品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