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般涉调)》

时间: 2025-01-01 13:01:17

梦短寒夜长,坐待清霜晓。

临镜无人为整妆,但自学、孤鸾照。

楼台红树杪。

风月依前好。

江水东流郎在西,问尺素、何由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短寒夜长,坐待清霜晓。
临镜无人为整妆,但自学孤鸾照。
楼台红树杪。风月依前好。
江水东流郎在西,问尺素何由到。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夜晚,梦境短暂而夜长,我静静地等候着清霜的晨曦。面对镜子,没有人来为我整理妆容,只有我自己像孤独的鸾鸟一样照着镜子。楼台和红树交相辉映,风月依旧美好。江水向东流去,而我心中的爱人却在西方,我想问问那封信是怎样才能寄到他手中。

注释:

  • 梦短寒夜长:梦境短暂,寒冷的夜晚却很漫长。
  • 坐待清霜晓:静坐等待晨曦的到来,清霜意味着天气寒冷。
  • 临镜无人为整妆:面对镜子,没有人来帮我整理妆容。
  • 自学孤鸾照:自己像孤独的鸾鸟一样照镜子,暗含孤独之感。
  • 楼台红树杪:高楼和红色的树木在秋天的景象中。
  • 风月依前好:风和月依旧是那样的美好。
  • 江水东流郎在西:江水向东流去,而我的爱人却在西方。
  • 问尺素何由到:想问那封书信要如何才能送到他那里。

典故解析:

“孤鸾”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孤单和思念。“尺素”指的是书信,古人常用“尺素”来形容书信的轻巧和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宗道,号阮亭,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作者思念爱人之时,体现了他面对孤独与思念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细腻的观察。

诗歌鉴赏:

《卜算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寒夜中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以“梦短寒夜长”点明了夜晚的漫长与孤独,暗示着内心的孤寂。接着,作者通过“坐待清霜晓”表达了对清晨的期待,清霜又让人感受到寒冷的凄凉。接下来,面对镜子却无人为其整理妆容,隐喻着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孤鸾的形象则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表明自己在思念中越发孤单。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美好风景的描绘,虽然“楼台红树杪”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但这份美丽却无法抚平内心的思念之痛,反而显得更加对比鲜明。最后一句“问尺素何由到”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表达出对爱人的渴望与期待,书信的寄送象征着希望与连接。整首词情感真挚,字句优美,展现了张先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短寒夜长:夜晚漫长,梦境却短暂,暗示对时间的无奈。
  2. 坐待清霜晓:静静地等待晨曦的来临。
  3. 临镜无人为整妆:面对镜子,孤独无助,没人来帮我。
  4. 但自学孤鸾照:独自照镜,感受到无依无靠的孤独。
  5. 楼台红树杪:描绘秋日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享受。
  6. 风月依前好:尽管美好,但内心依然孤寂。
  7. 江水东流郎在西:距离的遥远,表达了思念的无奈。
  8. 问尺素何由到:想问书信如何才能送至爱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比作“孤鸾”,形象生动。
  • 对仗:如“楼台红树杪”,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意。
  • 拟人:风月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孤独感,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衬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鸾:象征孤独与思念。
  2. 清霜:代表寒冷的夜晚,带有凄凉感。
  3. 楼台红树:描绘秋天的美好景象。
  4. 江水:暗示着流逝的时间与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短寒夜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寂寞
    • C. 喜悦
  2. “尺素”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书信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
  3. 诗中“楼台红树”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先的《卜算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思念之情,但张先的词更具孤独的氛围,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两首词在情感的深度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