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广汉士民送别用韩推官韵为谢)》
时间: 2025-01-06 07:3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广汉士民送别用韩推官韵为谢)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
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
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
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
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白话文翻译
在万众挤满的道路上,难以拨开人群来送别我这个客人。
我虽身负重罪,理应死去九次,但全靠君王的怜悯。
更何况当年,我曾在十字街头展现拙劣的技艺。
恩情如波涛汹涌,我的孤忠却未能得到一丝回报。
世事就像射箭,箭在靶心未中,之前的努力都显得虚无。
我自知此生本就有命运的安排,哪管占卜和龟卜的结果。
在靴帽群中,在渔樵的席上,哪里有不属于我的东西?
倚在湖边一笑,夜深人静,万物都已沉寂。
注释
- 逐客:送别客人。
- 臣罪既盈应九死:我所犯的罪已经满了,理应死去九次。
- 君王矜恻:君王对我有怜悯之心。
- 十字街头:指的是曾经展现才能的地方。
- 恩波浩荡:恩情如波涛般浩荡。
- 孤忠未报涓滴:孤独的忠诚未能得到微薄的回报。
- 筮违龟食:指占卜的结果。
- 靴帽丛中:指在世俗生活中。
- 渔樵席上:指普通人的生活。
典故解析
- “一弦不到,前发皆虚”:比喻事情未能达到目标,之前的努力显得毫无意义。
- “筮违龟食”:出自古代占卜文化,象征命运不可预测。
- “倚湖一笑”:表达一种洒脱、豁达的态度,符合诗人对人生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20-1290),字子实,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而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魏了翁被迫离开家乡,面对离别与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和对君王恩情的感激。诗中通过“万人遮道”的细腻描写,刻画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人自知身负重罪,但仍对君王的怜悯心存感激,这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学思考。
诗中“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比喻,深刻道出了人生的无常,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结果,而要享受过程中的每一刻。同时,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如“靴帽丛中,渔樵席上”,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最后,倚湖一笑的意象,仿佛在告诉人们,尽管世事纷扰,依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人遮道:描绘了人群拥挤的送别场景,表达出送别的热烈与不舍。
- 臣罪既盈应九死: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罪过的清醒认识。
- 全荷君王矜恻:对君王的感激之情。
- 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展现出一种自谦的态度。
- 孤忠未报涓滴:感慨自己的忠诚未能得到多少回报。
- 世事应若穿杨:通过比喻强调世事的无常。
- 自判此生元有分:对命运的淡然接受。
-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在宁静的夜晚中,展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世事应若穿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变化。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也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君王恩情的感激以及对命运的淡然接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靴帽:反映世俗生活的琐碎。
- 渔樵:代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强调诗人对平民生活的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人遮道”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离别场景
- B. 友谊
- C. 喜庆的场合
-
“臣罪既盈应九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什么的看法?
- A. 复仇
- B. 自责
- C. 幸运
-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怀古之作,展现对历史的感怀。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念奴娇》:两首诗都以送别为主题,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王之涣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深情回忆,而魏了翁则更强调对命运的思考与接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魏了翁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