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独游东湖有感》
时间: 2025-01-21 09:0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独游东湖有感
作者:叶恭绰 〔清代〕
金翅蒐军,想孙郎当日,英姿雄发。
寂寞紫髯人去后,閒煞半湖空碧。
野菜荒畦,枯藤败寺,名占高人宅。
斜阳烟柳,眼中多少相识。
今日缥杳池台,轻衫破帽,选胜聊寻觅。
恰有西山开冷眼,似笑风尘踪迹。
独上危亭,当风坐久,万绿森毛发。
癯鸥三两,掠波还又飞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东湖独自游玩的情景,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金色的翅膀如同军队,想起了孙郎当年的英俊气概。自从那位紫胡子的老者离去之后,湖面显得格外空旷寂静。田野里的野菜无人耕种,枯藤败落的寺庙,也仅仅是高人居住过的地方。斜阳照射下的烟柳,似乎在我眼中勾起了多少往昔的回忆。今天在这朦胧的池台,穿着轻便的衣衫,戴着破帽,随意寻觅美景。恰好西山冷眼旁观,似乎在嘲笑我在尘世间的踪迹。独自登上高亭,迎风坐了许久,四周万绿丛生,令人心旷神怡。几只瘦鸥掠过波面,随即又消失在水中。
注释
- 金翅蒐军:指金色的鸟类,象征着军队,可能暗指雄壮气概。
- 孙郎:指三国时期的孙权,象征着英俊豪杰。
- 紫髯人:指历史上有名的高人,体现了江湖人物的孤独与离去。
- 缥杳:形容景色朦胧、飘渺。
- 冷眼:形容对事物的冷漠态度。
- 癯鸥:指瘦弱的海鸥,象征孤独和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恭绰,字子云,号东华,清代诗人,以词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历史典故。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叶恭绰独自游东湖时,表达了他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东湖独游时的心境与感受。开篇以“金翅蒐军”引入,想起历史上的英俊英雄,营造出一种英雄豪情的氛围。然而,随着“寂寞紫髯人去后”,词调渐渐转为沉思,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
接下来的描写中,野菜荒畦、枯藤败寺,传达出一种荒凉的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斜阳烟柳的意象,既渲染了环境的美感,又引发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今日缥杳池台”一联,描绘了当下的景象,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寻觅,西山的“冷眼”似乎在嘲笑尘世的纷扰,令人反思人生的意义。最后,作者独自坐在高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万绿的生机,尽管有寒鸥掠过,仍然显得孤独,却又透出一丝自在。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英雄理想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翅蒐军:开头引出英雄形象,营造出气势。
- 想孙郎当日,英姿雄发:回忆历史人物的英俊,感慨当年气概。
- 寂寞紫髯人去后:暗示孤独与对过往的遗憾。
- 閒煞半湖空碧:描绘湖面宁静,反映内心的孤寂。
- 野菜荒畦,枯藤败寺:象征荒凉与无奈,传递时间的流逝。
- 斜阳烟柳,眼中多少相识:回忆往事,渲染情感。
- 今日缥杳池台,轻衫破帽:描写自身的状态,流露出随意的态度。
- 恰有西山开冷眼:西山的冷漠象征现实的无情。
- 独上危亭,当风坐久:展现作者的孤独与自省。
- 万绿森毛发:自然的生机,带来一丝慰藉。
- 癯鸥三两,掠波还又飞没:象征孤独的存在,表现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联系,增强感染力。
- 对仗:如“斜阳烟柳”与“眼中多少相识”,形成和谐音韵。
- 拟人:西山的“冷眼”,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诗意。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东湖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现状的失落及对自我内心的探寻,展现了清代士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翅:象征梦想与理想,渴望的精神。
- 紫髯人:代表过往的英雄,情感的寄托。
- 野菜、枯藤:象征荒凉与无奈,反映生活的变迁。
- 斜阳、烟柳:渲染情感,营造怀旧的气氛。
- 癯鸥:象征孤独,体现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紫髯人”指的是哪个人物?
- A. 孙权
- B. 诸葛亮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词中“缥杳池台”意指什么?
- A. 清澈的水池
- B. 朦胧的景象
- C. 荒凉的土地
- D. 美丽的花园
-
以下哪个意象在诗中出现?
- A. 金翅
- B. 红花
- C. 青竹
- D. 白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王之涣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表达对历史的追忆,表现士人情怀,但更显豪情壮志。
解读:这两首词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叶恭绰更显孤独与失落,而苏轼则更强烈地体现出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精选》
- 《词典:古代诗词解读》
- 《叶恭绰研究资料集》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叶恭绰及其作品,以及清代诗词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