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九日》

时间: 2025-01-08 23:51:01

佳节拟登高。

一望寒山木未凋。

菊酒才斟枫已醉,谁浇。

摘叶题诗字有糕。

风急搅林梢。

何处游人帽欲飘。

且插茱萸篱下饮,逍遥。

夜静霜钟带月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节拟登高。一望寒山木未凋。菊酒才斟枫已醉,谁浇。摘叶题诗字有糕。风急搅林梢。何处游人帽欲飘。且插茱萸篱下饮,逍遥。夜静霜钟带月敲。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佳节,我打算登高望远。远望寒山,树木尚未凋零。刚刚斟满菊花酒,枫叶已然醉了,谁来为我浇酒呢?我摘下树叶,题写诗句,字里行间有糕点的香甜。风急促地搅动着林梢,游人们的帽子都快要被吹走了。在篱笆下,我要插上茱萸,悠然自得地饮酒。夜深人静,霜钟在月光下轻轻敲响。

注释:

  • 佳节:指重阳节,传统的登高赏秋的节日。
  • 寒山:指秋冬季节的山,象征着清冷。
  • 菊酒:菊花酿成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寓意。
  • :枫树,象征秋天的美景。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插在帽子上,有驱邪避灾的含义。
  • 霜钟:象征清冷的夜晚,钟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丛祁志,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山水、节令等元素,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借助节日的气氛,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节令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九日》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与对人生的哲思。诗中开篇即以“佳节拟登高”引入,点明了时节与主题,继而通过“寒山木未凋”的描绘,展现了秋冬交替中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菊酒与枫叶的对比则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怀,菊花象征着长寿,而枫叶则传递出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短暂。

接着,诗人提到“摘叶题诗字有糕”,不仅传达了节日的欢愉,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风急搅林的描绘则增加了诗歌的动感,犹如生命的波动与变化。

最后,诗人提到“夜静霜钟带月敲”,在夜色与钟声的交融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增添了一丝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以及节日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节拟登高:在重阳佳节,我打算去登高。
  2. 一望寒山木未凋:远望寒冷的山,树木并未凋零。
  3. 菊酒才斟枫已醉,谁浇:刚刚倒入菊花酒,枫叶已然醉了,谁来为我浇酒呢?
  4. 摘叶题诗字有糕:我摘下树叶,题写诗句,字里行间有糕点的香甜。
  5. 风急搅林梢:风急促地搅动着林梢。
  6. 何处游人帽欲飘:游人们的帽子在何处被风吹得飘动?
  7. 且插茱萸篱下饮,逍遥:我在篱笆下插上茱萸,悠然自得地饮酒。
  8. 夜静霜钟带月敲:夜深人静,霜钟在月光下轻轻敲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菊酒才斟枫已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意象:通过“寒山”、“菊酒”、“茱萸”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
  • 拟人:风被描绘成有力的“搅扰者”,增加了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自然景象及人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寒山:象征着清冷的季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菊酒:代表着长寿与快乐,寓意重阳节的传统。
  • :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增添了诗的感伤情绪。
  • 茱萸:象征着辟邪与吉祥,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 霜钟:象征着宁静的夜晚,增添了诗的深邃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命的感悟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战争的反思

  2. “菊酒才斟枫已醉”中的“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酒

  3. 诗中提到的“茱萸”有什么寓意? A. 长寿 B. 辟邪 C. 富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丛祁志更注重节日气氛的轻松与愉悦,而杜甫则是对人生苦短的深刻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