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登蓬山隐居》

时间: 2025-01-04 08:20:11

仙境孰为真,蓬山隐独清。

树林阴上下,楼观影峥嵘。

雨送流泉响,禽供捣药声。

何须天柱顶,身已在空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洞霄登蓬山隐居
作者: 魏克愚 (宋代)
仙境孰为真,蓬山隐独清。
树林阴上下,楼观影峥嵘。
雨送流泉响,禽供捣药声。
何须天柱顶,身已在空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问,哪个仙境才是真实的呢?蓬山的隐居处显得格外清幽。树林的阴影在上下交错,楼阁的影子显得高耸而壮丽。雨水伴随着流泉的响声,鸟儿的鸣叫如同在捣制药材。既然身心已经置身于如此空灵的境界,又何必要攀登天柱山的顶端呢?

注释:

  1. 仙境:理想化的神仙居所,往往指代美好、超脱的地方。
  2. 蓬山:指代蓬莱山,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
  3. 楼观:指高耸的楼阁,观望的地方。
  4. 流泉:指流淌的泉水,常用于描绘自然的声音。
  5. 禽供:鸟类的鸣叫声,象征自然的生机。
  6. 天柱:指天柱山,象征高峰,隐喻一种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克愚,生于宋代,隐逸诗人,以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魏克愚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清闲生活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蓬山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诗的开头提出了“仙境孰为真”的问题,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接着,诗人描绘了蓬山的清幽和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特别是“雨送流泉响,禽供捣药声”,自然的声音与鸟鸣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交响乐,仿佛在诉说着隐者的宁静与安逸。最后一句“何须天柱顶,身已在空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界的满意,暗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隐士对名利的淡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传递出一种淡雅、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仙境孰为真”:探讨理想与现实,质疑何为真正的仙境。
    • “蓬山隐独清”:蓬山的隐居处显得格外清净。
    • “树林阴上下”:树林的阴影在地面上交错。
    • “楼观影峥嵘”:高楼和观景台的影子显得格外高耸。
    • “雨送流泉响”:雨水伴随着泉水的流动声。
    • “禽供捣药声”:鸟鸣声如同在捣药,象征自然生机。
    • “何须天柱顶”:不必攀登高峰。
    • “身已在空明”:已然身处于清明的境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树林阴上下”和“楼观影峥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禽供捣药声”,赋予鸟类以人类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 蓬山:象征理想的隐居地,代表自然与清净。
  • 树林:体现生命的繁茂和自然的生机。
  • 流泉:代表流动的生命和自然的声音。
  • :象征滋养,带来生机的元素。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境”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的居所
      C. 梦境
      D. 旅行地

    2. 诗人对蓬山的态度是?
      A. 渴望攀登
      B. 满足于隐居
      C. 感到无聊
      D. 认为不真实

    3. “雨送流泉响,禽供捣药声”中,“禽供”指的是什么?
      A. 鸟类的鸣叫
      B. 动物的吼叫
      C. 人类的声音
      D. 风的呼啸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陶渊明
    • 《静夜思》 by 李白
  •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但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个体的渺小,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