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农家六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插秧已盖田面,
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
黄犊归时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农田插秧后的景象。田里已经覆盖了秧苗,稀疏的秧苗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映出水中的光影。白色的鸥鸟在远处的河岸上飞翔,黄牛在夕阳西下时慢慢归来。
注释:
- 插秧:将秧苗插入泥土中,以便生长。
- 盖田面:形容秧苗已经覆盖了农田的表面。
- 疏苗:稀疏的秧苗。
- 逗水光:轻轻地在水面上晃动,形成光影。
- 白鸥:指白色的海鸥,象征自然和宁静。
- 极浦:指遥远的河岸。
- 黄犊:小牛,黄牛的幼崽。
- 夕阳:傍晚时分的阳光,象征一天的结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晚号“山人”。他以诗词、散文和书法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农耕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景观,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农家六言》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农村插秧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的前两句“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通过描写秧苗覆盖田面的画面,表现出农田生机勃勃的景象。稀疏的秧苗在水中轻轻摇晃,形成水光的倒影,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则将视角转向空中和远处的黄牛,白鸥在空中翱翔,黄牛在夕阳下归来,这种动与静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面。夕阳映照着归家的黄牛,象征着一天辛勤工作的结束,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宁的感觉。
整体来看,诗中不仅有对劳动的赞美,还有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展现了农民生活的简单与美好,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插秧已盖田面”:描绘了农田上插秧后的景象,显示出一片生机。
- “疏苗犹逗水光”:稀疏的秧苗在水中轻轻晃动,形成了美丽的光影。
- “白鸥飞处极浦”:白鸥在远处的河岸飞翔,带来一种自由的感觉。
- “黄犊归时夕阳”:黄牛在夕阳下归家,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与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无明显的比喻,但通过具体描写展现生动的画面。
- 拟人:将稀疏的秧苗拟人化,表现出其在水中“逗”的状态。
- 对仗:前后两句呼应,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农村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滋养,反映出自然的重要性。
- 白鸥:象征自由与宁静,带来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 黄犊:代表劳动成果和家庭的温暖,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
- 夕阳:象征一天的结束,给人以宁静和安慰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劳动
B. 自由与宁静
C. 乡村的繁荣
D. 夕阳的美丽 -
“插秧已盖田面”中“盖田面”指的是什么? A. 农田干枯
B. 秧苗覆盖了田面
C. 农田被水淹没
D. 田面被杂草覆盖 -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什么时间?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美与宁静的作品。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杨万里的《农家六言》都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但陶渊明更强调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则通过具体的农田劳动场景展现生动的农村生活,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