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气侵人冷欲永,不由老境不愁生。
雨声己遣侬无睡,更著寒蛩泣到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渗透着寒冷,令人难以入眠,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年老的境地,不再忧虑生计。雨声已然将我唤醒,彻夜无眠,只有寒蝉的泣鸣伴随着我直到天明。
注释:
- 侵:侵入、侵袭。
- 欲永:想要永远停留的意思,表明一种对寒冷的无奈。
- 不由:无法自控,表明一种无奈的情感。
- 老境:指年老的境地,暗含对人生的思考。
- 侬:我,古代诗词中的自称。
- 遣:遣散、使……离开,这里指雨声使诗人无法入睡。
- 寒蛩:寒冷的蟋蟀,象征秋夜的孤寂与寒冷。
- 泣:哭泣,表达一种悲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值寒凉时节,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秋夜不寐》以秋夜的寒冷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氛围。诗的开头通过“秋气侵人冷欲永”传达了深秋的寒意,令人感到一阵袭人的冷意,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的一种侵扰。这种寒冷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更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淡然。
“雨声己遣侬无睡”,雨声成了诗人无法入眠的原因,犹如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夜的宁静。这里的“雨声”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雨夜往往使人更易沉思,诗人在这种氛围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
最后一句“更著寒蛩泣到明”,寒蛩的泣鸣与雨声交织在一起,增强了夜的孤寂感。这种意象不仅仅是对寒冷的描绘,更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气侵人冷欲永:描绘了秋天的寒冷侵袭,渗透到人心中,表达出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感觉。
- 不由老境不愁生:诗人无奈地思考年老后的境地,展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淡然与接受。
- 雨声己遣侬无睡:雨声如同一位无情的访客,让人无法安眠,增加了夜的孤独感。
- 更著寒蛩泣到明:寒冷的蟋蟀鸣叫,伴随诗人度过漫漫长夜,表现出一种更深的孤独与凄凉。
-
修辞手法:
- 拟人:雨声被赋予了使人无法入睡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寒冷与孤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淡然,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秋气:象征着萧瑟、孤独与生命的流逝。
- 雨声:代表着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波动,增强了孤独感。
- 寒蛩:象征着孤独与哀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气侵人冷欲永”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寒冷与无奈
- C. 喜悦
-
“雨声己遣侬无睡”中,雨声的作用是什么?
- A. 让人快乐
- B. 使人无法入眠
- C. 增加睡意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向往
- B. 对孤独与生命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更多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在秋夜中表达孤独情感,但更突出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