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

时间: 2025-01-17 09:52:34

一生行路便多愁,落得星星雨鬓秋。

数尽归程到家了,此身犹未出苏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
作者: 杨万里

一生行路便多愁,
落得星星雨鬓秋。
数尽归程到家了,
此身犹未出苏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生旅途中的愁苦,尽管已经回到家乡苏州,但内心仍然无法摆脱对旅途的思考与忧愁。

注释:

  • 行路:行路,指旅行或出行。此处暗含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 多愁:愁苦、忧伤,表示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忧虑。
  • 雨鬓秋:意指白头,形容到了秋天,头发被雨水打湿,象征岁月的流逝。
  • 数尽:细数、计算,表明诗人对归途的期盼与思念。
  • 归程:归家的路程,象征着回归的希望。
  • 此身犹未出苏州:尽管到家了,内心仍旧感到未能真正回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见长,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慨。身处旅途,虽已回到家乡,心中却依然惦念着过往的经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开头的“一生行路便多愁”即点明了主题,诗人一生的游历带给他的是无尽的忧愁和思索。接下来“落得星星雨鬓秋”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生动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仿佛岁月的流逝已在他的发间留下痕迹。

“数尽归程到家了,此身犹未出苏州”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已回到故乡,但心灵却仍在旅途中徘徊,未能真正放下游子的身份。这种情感的交织,恰恰反映了每一个游子内心的复杂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归属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生行路便多愁:从一生的旅途中,诗人感到无尽的忧愁。
    • 落得星星雨鬓秋:在夜晚星空下,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头发已白。
    • 数尽归程到家了:经过细细的计算,终于回到家乡。
    • 此身犹未出苏州:尽管身体回到故乡,心灵却始终未能真正归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作行路,寓意深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星星与雨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 星星:象征孤独与思念,夜晚的星空让人感到渺小。
  • 雨鬓:代表岁月的无情,暗示人到中年后的感慨。
  • :象征成熟与衰老,表现出诗人对时光的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雨鬓”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年龄的增长与岁月的流逝
    C. 快乐的回忆
    D. 旅行的风景

  2. 诗中“数尽归程到家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期待
    B. 对归家的喜悦与无奈
    C. 对故乡的厌倦
    D.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 《送别》:王之涣的送别诗通过自然景物反映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夜泊平望》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但杜甫更多地着眼于国事与民生,而杨万里则专注于个人的情感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杨万里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