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北窗
作者:陆游 〔宋代〕
不嗔人作腐儒看,
断简堆中兴未阑。
更事愈怀忧国切,
苦心始觉著书难。
流泉激激人声远,
修竹萧萧暑令寒。
四海诸公常共处,
北窗何地著身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忧国之情。他不责怪那些将他视为腐朽书生的人,认为自己在这堆破旧书籍中仍有未尽的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加感受到对国家的忧虑,开始意识到写作的艰难。诗中描绘了流泉的声音遥远,修竹在炎热的夏季中依然显得冷清。尽管与四海的志士常在一起,北窗的环境却让他感到身心的压迫。
注释:
- 腐儒:指思想陈旧、缺乏实用价值的书生。
- 断简:指破旧的书籍或文献。
- 愈怀:越来越感到。
- 著书难:写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流泉激激:形容泉水流动的声音清脆。
- 修竹:指高大的竹子,象征清雅。
- 暑令寒:炎热的夏季却让人感到寒冷,暗指环境的压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表达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操著称,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陆游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内心深感国家的危机,加之个人处境的尴尬,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歌鉴赏:
《题北窗》是一首富有深刻内涵的诗,尽管表面上是对北窗景色的描写,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的忧虑。诗的开头,陆游不以“腐儒”的身份自责,反而表现出一种自省的态度,暗示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他身处书籍堆中,尽管外界对他有偏见,但他仍然心系国家,显示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通过对流泉和修竹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却又略显萧条的氛围。流泉的声音虽远,但却能触动他的心弦,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而“修竹萧萧”则承载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炎热的夏季中透出的寒意,仿佛映射出他心中的苦闷。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思考,尽管与四海的朋友们在一起,但他依然感到压抑,北窗的环境并未给予他心灵的宽慰。这种矛盾感,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沉,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士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他在国家动荡中的无力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嗔人作腐儒看:不怨恨他人把我看成落魄书生。
- 断简堆中兴未阑:在这堆破旧书籍中,我的事业尚未结束。
- 更事愈怀忧国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国家的忧虑愈发强烈。
- 苦心始觉著书难:我开始意识到,写书实在是件艰难的事。
- 流泉激激人声远:溪水流淌声清脆,却显得人声遥远。
- 修竹萧萧暑令寒:高大的竹子在炎热的夏季中显得格外冷清。
- 四海诸公常共处:四海的朋友们常常在一起聚会。
- 北窗何地著身宽:在北窗下,何处才能让我感到舒适自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流泉激激”与“修竹萧萧”。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 拟人:流泉的声音似乎在呼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
主题思想:忧国之情是这首诗的核心,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流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也暗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 修竹:代表高洁的品格,然而在诗中却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 北窗:象征着居所和心灵的栖息地,反映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腐儒”指的是: A. 有学问的人
B. 思想陈旧的人
C. 年轻有为的人
D. 文采斐然的人 -
“流泉激激”中的“激激”指的是: A. 流动的声音
B. 激烈的争斗
C. 喜悦的心情
D. 迅速的变化 -
诗人对“北窗”的感受是: A. 自在
B. 压抑
C. 兴奋
D. 满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均表现出深厚的忧国情怀,陆游的《题北窗》更侧重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描绘了国家的沧桑与百姓的苦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对国家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